炎炎夏日,暑假来临,孩子托管难问题,是很多双职工家庭的急难愁盼,也是街道和社区必须回应的民生需求。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日枣园街道探索最匹配的解决路径,运用动态缔造、家校社联动的理念,打造“枣托趣成长”假期托管服务品牌,从资源整合、课程优化、保障供给等方面进行有效尝试,精心筹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暑期托管活动,既丰富了少儿暑期学习时光,也得到了大居民、小居民的普遍赞许。
整合优质资源多方共办托管班
枣园街道全面推动共同缔造走深走实,加大共建共治,积极发挥枢纽功能,有序引导自由人员、社会组织、专业师资、高校大学生等主体参与,共同打造覆盖5个社区、40个村居的暑期托管班,为居民提供一种新的放心选择。
李娅男,是绣源北城社区的一名社区工作者,有教师资格证的她在暑期托管班有了用武之地。在她的精心指导下,孩子们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对学习充满了信心。
新一批00后大学生志愿者的接力加入,为各社区暑期托管服务力量,增添了充满活力的“小老师”和“托管帮帮团”。街道通过达成的共建机制,与齐鲁师范学院、山东现代学院等志愿服务组织,做好暑期托管服务的“社区合伙人”;团委的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加入清泉社区的志愿者队伍。由于他们的参与,每个社区托管班的师生比平均达到了1:10的水平,所有来源师资数量超过50人。
此外,根据实际情况,枣园街道还鼓励、引导各社区挖掘社区商户、居民达人、家长志愿者、周边学校、共建企业等社区共建力量,为暑期托管班引入个性化资源,优化服务,打造特色,满足需求,最终形成可复制的家校社联动服务机制。社区商户为孩子们提供手工材料、绘画工具等物资支持;居民达人发挥特长,书法爱好者开设书法课,手工达人教授手工艺品制作;家长志愿者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服务,协助老师组织活动。
按需定制课程花样带娃受欢迎
这个暑假,小朋友自己想玩什么,家长想让孩子学什么?各个社区托管班的志愿服务组织,提前联合进行了范围尽可能广的需求调研。结果表明,文体、科学和手工类等兴趣课最受孩子喜爱,家长则希望孩子上完托管班后,学校留的暑假作业也能完成。
在每个托管日,志愿者会根据社区居民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文学、艺术、体育、科学、手工等丰富多样的兴趣课程,扩宽孩子视野,提升发展素质;到了暑假作业辅导环节,他们俨然是课堂上“小老师”,各科课业辅导毫不含糊;而在课间、课外,他们更是小朋友的大朋友、哥哥姐姐,大家很快能玩成一片,没有了师生的界限,营造了一个安心的社区环境,用心的托管课程、细心的志愿服务,让家长感到放心。
绣源西城社区的暑期托管班热闹开场啦!这里就像一个“宝藏乐园”,课程丰富到让你眼花缭乱。艺术、体育、学科教育、趣味游戏、安全教育应有尽有!孩子们在开班仪式上欢声笑语,剪纸活动中传承文化,趣味游戏里嗨翻全场,体育活动时活力四射。绣源南城社区的活动更是“干货满满”。志愿者们化身“超级英雄”,带着孩子们开启安全知识大冒险,防溺水、地震应急、儿童心理、食品健康这些看似严肃的话题,在他们的讲解下变得生动又有趣。普通话推广活动里,绕口令和小剧场逗得孩子们前仰后合;简笔画课程和传统游戏沙包、踢毽子,更是让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飞起来”!绣源北城社区的特色活动更是花样百出:安全教育、趣味英语、美术手工、故事创作、科学实验,还有“我是小老师”,让孩子们站上讲台,自信满满地分享知识。
引导自我管理争当社区小主人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推出的暑期托管班上,本应该是托管班参与者、受服务者的孩子们,引导他们争取担任小队长,不仅协助老师进行班级管理,放学后还自发做打扫卫生、做学员离班签到等服务,俨然是小志愿者。
绣源北城社区的托管班将组织孩子们用画笔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在画板上画出来,从“儿童视角”发出“儿童声音”,以“小主人”身份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和建设,进一步激发了儿童热爱社区、维护社区、建设社区的活力。
托管班的孩子们还将这种志愿服务精神带入日常生活,全方位融入社区生活、参与社区治理,争做社区小主人。孩子们注册成为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组建小小宣讲团,以“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为目标,开展宣讲活动,用孩子们的视角传播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理念,让更多的社区未成年人产生共鸣。看着孩子们通过暑期托管满满的收获,家长们对社区的服务赞不绝口,增强了自身对社区的认同感和邻里之间的凝聚力。
中国山东网记者 刘志成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