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刘清春张涛通讯员李建辉高士东
编者按
“品质滨州”建设需要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滋养,“在知爱建”实践需要更响、更硬的文化品牌支撑,“文化惠民”工程召唤更广泛、更全面的文艺志愿服务。近年来,滨州市各县(市)区精心打磨品牌活动、持续抓好文艺精品创作,在艺术乡建服务大局、深化文艺志愿服务、强化工作保障等方面主动作为、深耕厚植,形成了特色鲜明、创新有力的文艺发展新局面。
即日起,滨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与滨州市新闻传媒中心(集团)联合推出“滨州文艺县区行”系列报道,深入解读7个县(市)区的文艺重点工作,欢迎读者持续关注。
今年,无棣古城频频上演文化盛事:
“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再次来此,致敬吴式芬并向全国同行发出“重振金石学”的倡议;全国首个李之仪文化陈列馆揭开面纱,全国诗词名家与无棣孩子们再次唱响“千古相思”《我住长江头》,让古城更富诗意;90后无棣籍作家王二冬斩获“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将“小包裹”承载的“大时代”娓娓道来;中国最大的“恐龙梦工厂”开放,中外友人频频造访……
缘何都选择无棣?
这座千年古城,正以崭新的文化姿态惊艳世人。
“滨州文艺县区行”首站,让我们走进无棣古城,走进古老而崭新的无棣文艺,感受这座古城如何让千年文脉焕发时代光彩。
■ 激活“老字号”:天下第一名社向全国发声“重振金石学”
常有人质疑:滨州历史是否真的那么悠久、底蕴是否真的那样深厚?“碣石”与“无棣”这两个古老的地名给出了答案。
“碣石”这个地名在古老的《山海经》和《禹贡》中,都有记载。翻开《禹贡》,“……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的记载跃然纸上,讲述着上古时期,东北少数部族以兽皮作贡品进中原,在海上以碣石山为航标,驶入古黄河的故事。
“无棣”这个名字也渊源悠长。《左传》里,管仲曰:“赐我先君履,东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无棣……”说的是齐国疆界,其中无棣是北界。
“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给予了滨州丰厚的馈赠。以无棣为例,从碣石山、古黄河到古盐业遗址群,从无棣沟、无棣邑到海丰县、海丰塔……这里文脉悠长,历史名人灿若星河。
如今,如何打好这三张牌,无棣做了很多好功课,揭开了众多的“闻所未闻”,让沉睡的文化瑰宝重焕光彩,屡屡惊艳海内。
今年4月“众芳芬苾·金石永年”吴式芬金石文化周在无棣古城举办。中国文联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带队,全国名家数十人到访,号召业内“重振金石学”。
为什么选择无棣?
陈振濂表示,吴式芬对金石全形拓、金石摹本的关注,对古玺印和封泥概念的定义,开创了金石学新领域。在吴式芬家族金石书画史料展上,更有苏轼雪堂宝砚、吴式芬殿试卷、吴重憙给慈禧的请安折等珍贵文物,让嘉宾们振奋。
事实上,滨州与无棣对吴式芬金石学的研究和再利用,早已展开了系统性布局:滨州吴式芬金石文化研究会发挥积极作用,无棣县政协于2021年对《封泥考略》进行了笺注整理;去年,无棣举办了首届“众芳芬苾·金石永年”吴式芬金石文化全国篆刻名家作品邀请展;今年,《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这些“老祖宗”的新呈现,让我们意识到,海丰吴氏不止在金石学上有贡献,更是科举世家,还出了多个法学专家。吴绍诗修订了《大清律例》,长子吴垣曾任《大清律例名例》编校,次子吴坛曾编著《大清律例通考》三十九卷,为清朝法制史“扛鼎”之作。吴式芬之子吴重熹,被袁世凯尊为恩师,还曾治黄、创办中国红十字会……
在无棣,“名人牌”还有厚厚一摞,这里历史名人长廊可谓群星璀璨:后唐宰相李愚、明代尚书杨巍、抗击倭寇的谷中虚、杜受田的岳父张映斗、清湖广总督张映汉、抗日名将冯安邦、旅美画家李山……这些闪耀的名字串起了无棣千年的文脉传承。而“尚书第”“方伯第”“进士第”“世科第”“光禄第”等历史文化遗存,更如一颗颗明珠,见证着这片土地的人杰地灵。
如何打好“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三张牌,如何盘活这些文化资源,无棣人步履铿锵。
■ 唱好“甜蜜歌”: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当李之仪的《卜算子》在无棣古城响起,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名家才恍然惊觉:原来这首被誉为“千古第一情诗”的作者是无棣人!
李之仪祖籍无棣县信阳镇通判村,该村因其官职而得名。他是苏东坡的患难好友,也是最爱的“得意门生”。他不仅文采斐然,还文使朝鲜、武征安南,有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其原配夫人胡淑修也学识渊博,居然是位数学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曾向她请教。
5月28日,首届“千古相思李之仪”主题诗会暨李之仪文化陈列馆开馆仪式在无棣古城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徐贵祥,《诗刊》主编、著名诗人李少君等嘉宾云集古城,共同见证“诗歌之乡·端叔故里”的文化盛事。“因为一个人,爱上一座城”,与会嘉宾纷纷赞叹无棣独特的人文魅力,期待“相聚你和我的无棣,谱写诗和远方的精彩”。
古来韵相思,今朝更“甜蜜”——
如今,无棣文学硕果累累。去年,长篇报告文学《张存浩传》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科学院大连物化所专门举办作品研讨会;《中国红十字会先驱吴重憙》、作品集《梦里炊烟》《小欢喜》《微甜》《梅柳集》等出版,书籍出版数量创无棣历年之最。无棣县“李之仪文艺奖”作品数量质量,较往年均有明显提升。
近年来,以李希望、苏雨景、王二冬、于海棠为代表的无棣诗歌新人“大放异彩”。李希望的作品多次在全国、全军获奖;苏雨景喜获第六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并作为获奖代表现场发言;2024年,王二冬出席了《首届国际青春诗会——金砖国家专场》,今春又喜获“艾青诗歌奖——青年诗人奖”。业内评价王二冬,将“小包裹”承载的“大时代”娓娓道来。
古城为文学搭台,文艺为经济赋能。千年相思文化在“甜蜜经济”中寻到了和谐,催生出“甜蜜经济”新业态——婚庆产业链、甜蜜产业市集展、“燃情盛夏·甜蜜经济乐购筑巢”百日消费季等活动,触发了消费活力。无棣县以“爱情”为笔,在千年文脉上绘制现代产业新图景,既是见证爱情的浪漫驿站,更是文旅融合、产业创新的实践样本,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解锁了“甜蜜密码”。
相思、甜蜜,不仅是一种情感体验,更是一种穿越时空的文艺精华。唱好“甜蜜歌”,就是讲好新时代的“相思情”,这正是当下无棣古城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 搞好“传帮带”:上大刊、登大台、获大奖、入大会
行走古城,漫谈文艺,您会发现,无棣文脉古老,文艺界新策划却文如泉涌、层出不穷、百花齐放;各协会团结和睦、亲如一家;老一辈不摆架子,热衷于传帮带,力助新青年崛起。
文艺工作者们在这片文化沃土上,秉持着“文人相亲、文人相敬、文人相帮”的三大相处之道,以“上大刊、登大台、获大奖、入大会”为成长目标,最终实现“外有面子,内有里子;社会认可,上级点赞;群众受益,协会发展;弘扬传统,推动‘两创’”的文化使命。
无棣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联主席邢金锋对当地文艺工作的发展理念做出阐释:“要像抓农业一样抓文艺工作,像抓工业一样抓文艺品牌,像抓三产服务业一样抓协会发展。”他解释,对文艺工作要有百花齐放的生态思维,对文艺品牌要有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业思维,对协会发展要有虚心学习、热心服务、真心支持的服务意识。
无棣是开放的——除金石、诗歌之外,2024年无棣还先后与河北黄骅、盐山、海兴,潍坊潍城,滨州邹平、阳信等地共同举办书画展、书画笔会等活动。尼泊尔国家摄影记者论坛滨州文化交流代表团也来此,游古城、拍美景……
无棣是传承的——老一辈书画家、诗人、作家壮心不已,90岁的杨宝珩、80岁的孟德玉、70岁的张金举等人举办书画联展,88岁的老人于长銮亮出自己新的《书画选》,张海鹰被授予“2024年度全市文联系统精品创作先进个人”……
无棣是年轻的——80后壁画家张余房带领同学、老乡,打造了中国最大的“恐龙梦工厂”,恐龙模型去年还曾做为国礼,送给了法国总统马克龙。目前,他的作品已为国家自然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等几十家专业场馆所用。这个滨州团队的终极梦想,是让恐龙在中国大地“复活”,让中国恐龙走向世界……
无棣是内秀的——文艺乡建硕果累累,镇(街)文联力量充实,文艺活动丰富。去年开展文艺志愿服务活动60余场,文艺志愿者们为“枣乡水湾”街巷命名、为村庄撰联,为古村做课题、为村庄送书画……
千古相思情未了,百代金石韵长存。无棣让老字号和新创意双向奔赴,让本土文艺和域外名声双向奔赴,让文艺成果和“甜蜜经济”双向奔赴……无棣未辜负老天爷、老祖宗、老百姓的馈赠,在不断萌发出新的枝丫。
今年2月,在2025年滨州市文联系统“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上,无棣多项文艺工作受到市文联通报表扬,无棣县文联被授予“2024年度全市文联系统精品创作先进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