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斐
龙虾基地办手续、木耳棚里批贷款、项目现场送审批……这样的政务服务场景,在鱼台县已然成为常态。“我在虾塘里忙着投料呢,给行政审批局打了一个电话,当天就有工作人员带着设备到田埂上帮我办手续。”近日,鱼台县张黄镇“藕遇小龙虾”联合社负责人齐运太的经历,生动体现了鱼台县政务服务改革的成效。
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鱼台县,将政务服务与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创新推出“龙虾产业一件事”。改革将营业执照、水域滩涂养殖证等10项分散在多个部门的事项优化整合,变“一证一发”为“多证同发”,真正实现“企业零跑腿、办好所有事”。
鱼台县“藕遇小龙虾”联合社由5个合作社联合组成,通过“高效办成一件事”模式,助力该社实现年产值约1亿元、净利润0.35亿元。试点村集体收入突破50万元,社员获得“保底收入+盈利分红”,季节性岗位带动2000人就业,人均季节性收入达1万余元。
精准对接产业需求,创新政务服务模式,鱼台县将政务服务送至群众生产、生活一线的场景并不是个例。“这笔贷款来得太及时了,解了我的燃眉之急!”鱼台县王鲁镇于屯村的木耳种植户刘宝雨难掩喜悦。进入5月,他的毛木耳陆续进入收割期,临时用工需求激增,加上计划扩大种植规模,资金缺口让他犯了难。
鱼台县人社局工作人员核实其申请资格后,协助填写“创业担保贷款一件事”申请表,仅提交一次材料,就通过多部门协同,迅速与合作金融机构对接,20万元贷款很快到账,全程高效便捷。
这得益于鱼台县创新推出的“创业担保贷款一件事”服务。此服务以“一套材料流转审核、一次申请直达放款”为核心,联合县行政审批服务局、经办金融机构等,通过材料共享、系统调取信息,实现从营业执照办理到贷款申请、审核、发放的全流程协同化、线上化办理。
鱼台县持续强化“政银合作”模式,推进网点和服务全覆盖,提升基层政务服务供给能力,先后与48家银行、商超及园区签订协议,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优政务服务。同时,创新推出“一站办”“就近办”“上门办”等多样化政务服务模式。“一站办”,在县审批大厅设立综合窗口,整合多部门资源,实现“一套材料、一站受理、一次办结”。“就近办”,利用11个镇街分中心和48个政银企合作点,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办理,让农户在镇街就能办成事。“上门办”,组建“鱼快宜企”服务队,通过“政务服务直通车”把审批服务送到塘边地头。
从“多部门来回跑”到“一件事高效办”,为让改革红利直达群众,鱼台县聚焦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创新推出“开展股权出质”“申请创业担保贷款”一件事等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事项清单。截至目前,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2759户,同比增长4.7%,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达99%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