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彭传军 通讯员 刘汉功)眼下正值秋收关键期,持续降雨天气给农户带来困扰。受条件限制,不少农户面临湿粮晾晒难、储存难问题,粮食损耗风险显著增加。东明县要求各镇村及相关部门强化责任担当,密切关注天气变化,科学精准调度农机装备,并推出“敞开收粮+烘干保障”组合举措,有效化解秋收难题,切实守护农户丰收成果。
10月9日,在东明县刘楼镇红义收粮点,粮食烘干塔正24小时连轴运转,成为解决农户湿粮处置难题的关键力量。种粮户袁海信种植了120多亩玉米,这些收成是他一年辛劳的成果,但此前无法正常晾晒、收储的情况让他犯了难。直到将湿玉米送到收粮点及时变了现,他才真正吃下“定心丸”。
“目前我这个烘干塔24小时不间断地烘干粮食,日烘干粮食300吨左右。”东明县刘楼镇红义收粮点负责人邵红义表示,为保障粮食全天候收购,他们的烘干塔24小时不停工,凭借稳定且充足的烘干能力,将服务范围覆盖到周边20公里左右,保证周边老百姓拉过来的粮食都能及时烘干。
东明县刘楼镇红义收粮点在解决农户“卖粮难”的同时,还明确了湿粮收购价格区间,农户随时拉粮过来,当场就能实现变现,从根本上避免了因晾晒不便导致的粮食损耗。
在东明集镇烘干点,烘干机正满负荷运转,热风从设备出风口源源不断送出,空气中弥漫着花生的清香。
农户刘忠诚拉着满满一三轮车湿花生赶来,经过称重、卸粮、烘干等流程,不到4小时就领到了干爽的花生。“多亏有了烘干机,解了我的燃眉之急,不然花生一发霉,生了芽就不能吃了。”他欣慰地说。
烘干点负责人庞海军介绍,他的设备本身是烘干辣椒用的,由于今年遇到了连阴天气,一直下雨,临时改用来烘花生、烘玉米。“我这个大型设备,每天烘干量2万多公斤。”
据了解,东明县在刘楼镇、马头镇、沙窝镇、大屯镇等乡镇,布置10处粮食烘干点,以方便群众就近送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