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鲁萍
爱心档案
送课送讲座,惠及8000余名学生、家长
“孩子最近总说不想上学,问他原因也不肯说,我们做家长的真是又急又怕……”近日,在安丘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的咨询室里,一位眉头紧锁的父亲正向值班志愿者倾诉着他的烦恼。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倾听和专业分析,志愿者帮助这位父亲理清了思路,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沟通策略和家校协作建议。离开时,这位父亲连声道谢:“听您这么一说,我知道该从哪里入手了,太感谢了。”
这是安丘市“幸福安丘”家庭教育惠民志愿服务项目志愿者服务家长的一个场景。据了解,该项目自2023年5月9日正式启动以来,依托安丘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建了一支由40名专业志愿者组成的队伍,以“守护家庭幸福、促进儿童成长”为使命,通过每天坚持公益服务中心值班服务、暖心家访送教到家活动、心理名师工作室送课进校园活动、公益服务中心进校园活动、公益服务中心进社区活动这五大精准服务模块,为中小学生及家长免费提供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项目共计为社区送去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讲座500余场,为学校送去家庭教育与答疑咨询活动300余场,为学校送去心理健康课360余节,8000余名学生、家长走进中心,在老师们耐心细致的沟通与引导下,逐渐解开了心结。
暖心故事
驱散阴霾,搭建亲子沟通桥梁
小宇(化名)是安丘市某中学的初二学生,步入青春期后,他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把自己封闭在房间里,与父母的交流几乎为零。小宇的父母尝试过各种方法,都无济于事。父母看着曾经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如此沉闷,内心充满了焦虑和无奈,家庭氛围也变得压抑沉重。
一次偶然的机会,小宇的妈妈得知安丘市家庭教育公益服务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服务中心能提供专业帮助,便带着忐忑的心情预约了个体咨询。在咨询室里,志愿者耐心倾听了小宇妈妈的倾诉,随后也与小宇进行了深入沟通。原来,小宇在学校遭遇同学的排挤和误解,内心的委屈和痛苦无处诉说,加上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式,让他更加不愿意敞开心扉。
志愿者根据小宇的情况,为母子俩制定了专属辅导方案。一方面,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帮助小宇排解内心的负面情绪,引导他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另一方面,对小宇的父母进行家庭教育指导,让他们明白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对其尊重、理解的重要性。
经过一段时间的疏导,小宇逐渐打开了心结,开始主动与父母分享学校里的事情。小宇的父母也改变了教育方式,学会了倾听和接纳。小宇的妈妈感慨道:“真的很感谢志愿者的专业服务,是这里的老师让我们家重新充满了欢声笑语。”
城市温度
志愿力量托举万家幸福
◎王鲁萍
安丘市“幸福安丘”家庭教育惠民志愿服务项目,聚焦五大精准服务模块,将专业力量注入民生关切最前沿:365天公益值班化解教育焦虑,定制化家访叩开闭锁心门,名师送课消除城乡教育差异,校园咨询疏通家校协同堵点,社区课堂输送科学育儿智慧。这不仅是服务形式的创新,更是社会治理精细化的生动实践。
项目的深层价值在于三重突破。其一,破解服务碎片化难题。通过“学校申请-中心派单-团队响应”闭环机制,实现需求与资源的精准匹配,让家庭教育支持从“普适宣讲”走向“靶向解困”;其二,激活多元协同效能。教体局专业支撑、妇联精准组织、文明办高效协调的“三方联动”模式,重塑了公共服务供给链条;其三,培育自我成长生态。志愿者在服务中淬炼专业能力,受助家庭从焦虑者蜕变为科学育儿践行者,形成“助人自助”的良性循环。
数据见证民生温度。当前,家庭教育已成为民生幸福的关键变量。安丘市“幸福安丘”家庭教育惠民志愿服务项目不仅温暖了万千家庭,更为志愿之城建设提供了可复制的“幸福方案”——用制度化保障、专业化服务、精准化供给,托举起人民群众的家庭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