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锴 李艳粉
社区是居民生活的核心场域,建设功能完备、满足生活娱乐需求的社区,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今年2月,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幸福小院”落成启用,将幸福食堂、科普体验馆等12类民生服务融入社区,以全新方式诠释“嵌入式”社区服务。7月20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实地探访,感受这座社区生活乐园的温度与活力。
一处温馨便捷的社区生活乐园
走进定陶区天中街道南城社区,“幸福小院”这一嵌入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格外显眼。12类民生服务在此高度“浓缩”,为居民打造出温馨便捷的生活空间。
小院內悬挂的“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铸牢社区居民幸福家园”标语,既是建设初衷,也点亮了社区美好生活的愿景。院内干净整洁,花草错落,处处透着温馨与生机。
今年2月27日,“幸福小院”在居民期盼中正式启用。幸福食堂饭菜飘香,润心书院里孩子们沉浸书海,科普体验馆中满是探索的惊喜,康复驿站里老人惬意锻炼……各功能区域有序运转,成了居民家门口的“幸福港湾”。
定陶区天中街道党工委组织委员、三级主任科员董建业介绍,南城社区“幸福小院”是定陶区盘活原回民小学等1500平方米闲置资产打造的首个嵌入式服务综合体,涵盖幸福食堂、科普体验馆、康复驿站等12个功能场景,配备羽毛球、乒乓球、篮球等运动场地,聚集健康、教育、文化、商业、娱乐等生活配套。小院引入市场专业机构运营,企业、社会组织主动认领35个服务项目,服务覆盖社区全域,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全方位优质服务。
这处“幸福小院”,是定陶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生动实践,成为社区基层治理的新支点、为民服务的新窗口,也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社区建设样本。
托起“一老一小”稳稳的幸福
夏日炎炎,“幸福小院”成了社区“一老一小”暑期休闲娱乐、学习成长的首选地。
7月20日,文化娱乐活动室里,一场戏曲表演正热闹上演。悠扬的唱腔、生动的演绎,让老人们听得入神,脸上满是笑意。表演结束后,老人们围坐闲聊,笑声阵阵,在炎热夏日里享受到了家门口的文化乐趣。
社区助老食堂同样人气高涨。食堂不仅准备了营养多样的饭菜,还特意增加消暑汤品。后厨里,厨师们顶着高温翻炒新鲜食材,饭菜香气弥漫开来。老人们围坐餐桌,边吃边聊,李爷爷笑着说:“这饭菜合我口味,夏天吃着清爽,舒服!”
孩子们也在小院里找到了快乐天地。科普馆内,孩子们好奇地观察科学展品,志愿者耐心解答疑问,引导他们探索科学奥秘,这里成了暑期学习科学的“第二课堂”;VR体验馆中,孩子们戴上设备,瞬间“闯入”虚拟世界,兴奋的欢呼声此起彼伏,尽情享受科技带来的乐趣。
“幸福小院”像一座温暖的桥梁,在暑期连接起社区的“一老一小”,用贴心服务和丰富活动,托起了他们的安稳幸福,让社区满是爱与关怀。
以“一站式”服务为核心,小院整合各类资源,形成完善服务体系。养老托育、社区助餐、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儿童游憩等多元化服务嵌入其中,真正把服务送到了居民家门口。
嵌入式服务绘就社区治理新画卷
在基层治理现代化推进中,定陶区结合“完整社区”“15分钟生活圈”等要求,聚焦“一老一小”群体,将“幸福小院”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开启社区治理创新探索,南城社区“幸福小院”便是其中的典型。
打造初期,定陶区通过全面评估,结合人口分布、财力水平、地理位置等因素,精准识别社区核心需求,如同为社区发展“把脉”。在此基础上,整合政府、社会、企业等各方资源,凝聚建设合力,最终建成南城社区“幸福小院”这一首个嵌入式服务阵地,为其他社区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小院创新采用“插花式”嵌入服务模式: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联动五福老年公寓、双龄之家等辅助场所,将不同功能的服务设施有机融合。这一模式既满足了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期盼,又兼顾了儿童“幼有所育”的需求,构建起“老有所养、幼有所育、老幼和乐”的幸福共同体,让社区服务焕发新活力。
“幸福小院”是定陶区“幸福陶里”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模式的生动实践。这一模式融合党建引领、资源整合、服务创新等元素,不仅提升了社区服务的质量与效率,让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优质便捷服务,增强了获得感与幸福感,还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如今,“幸福小院”正以独特魅力,在社区治理的画卷上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温馨与活力充满每个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