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莉 王文娟)在道朗镇里峪村,飘出饭菜香气的“幸福食堂”是基层“为民协商”结出的硕果,成为该镇党委、政府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深化为民服务的平台。
在“食堂开放日”,信用岗工作人员的身影活跃其中。他们以“拉家常”的协商方式,倾听老年人心声,用朴实的语言宣讲信用政策、普及养生知识。这种植根于日常的交流,正是“为民协商”接地气、察实情的鲜活体现。通过持续互动,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老年人需求,使后续服务更精准。
该镇创新推行“信用+助老”模式,将“幸福食堂”打造成“为民协商”阵地与实践载体。志愿者在服务老年人的同时,以信用宣讲为纽带,传递健康知识,丰富老年人精神世界。这一模式的成功运行关键在于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服务供给与老年人需求无缝对接,显著增强老年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该镇将持续弘扬敬老传统,依托“幸福食堂”等载体深化“为民协商”,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其中,让“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幸福图景在协商共治中更加温暖明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