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昌乐,沃野田畴间,一粒粒金黄的玉米正经历着从传统作物到产业“黄金链”的惊艳嬗变。这里不仅是全国知名的玉米加工高地,更孕育出一条涵盖生物发酵、食品加工、饲料生产等领域的成熟产业链。从田间到车间,从原料到终端,昌乐正以全产业链思维重塑玉米价值,书写着现代农业产业化的生动篇章。
历经数十年深耕,以英轩实业、盛泰药业、亚太中慧等企业为代表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昌乐扎根生长,形成“龙头引领、梯队跟进”的产业矩阵。在这些企业的现代化生产车间里,玉米正经历着精密的“分子重组”——从田间收获的普通作物,通过生物技术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完成价值裂变的神奇旅程。
在山东英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正高速运转。依托搭建的智能控制系统,柠檬酸产品从订单发布、原料卸车,到生产加工、仓储管理、物流发货的全流程皆可自动化控制,不仅实现了全程电子化、系统化追溯,更保障了柠檬酸全密闭洁净生产的要求,为产品品质稳定和食品安全筑牢了根基。
在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的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实验人员正在专注地检测葡萄糖原料的溶解参数。“通过优化结晶温度和搅拌速率,产品容重和结晶收率显著提升。”企业研发中心主任李海亮指着实验数据介绍。这项技术突破不仅可以为下游食品、医药领域提供更高品质原料,更使企业的药用葡萄糖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目前,该企业的淀粉、葡萄糖产品已覆盖国内30个省、市、自治区,并出口至70余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山东亚太中慧集团有限公司厂区,满载饲料的卡车络绎不绝,这家年消耗玉米106万吨的农业龙头企业,每年可产出480万吨高品质饲料,精准滋养齐鲁大地的养殖产业……
产业集群的磁吸效应在这片土地上持续发酵。昌乐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山东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县”等称号,今年,玉米精深加工产业更成功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数据显示,全县11家规上玉米加工企业年产值突破130亿元,这份“产销两旺”的成绩单,见证着昌乐玉米加工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跨越。
在昌乐,玉米的价值链条远不止于这些“主打产品”。一条环环相扣的产业链,让每一份原料都找到最优归宿,每一家企业都融入“命运共同体”。
比如,英轩实业生产柠檬酸时产生的副产品,经过中慧农牧的科学配比,摇身一变成为高蛋白的动物饲料原料,每年为企业节省数千万元成本。盛泰药业提炼淀粉后产生的淀粉乳、胚芽粕,顺着产业链条流向森瑞特生物、阳光包装等企业。从“上游产什么,下游用什么”到“下游要什么,上游产什么”,昌乐的玉米产业链早已打破企业间的“围墙”,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生态闭环,协同发展的理念让每一粒玉米都实现了“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
从田间地头的一粒玉米,到贯通全球的产业链条;从简单的原料加工,到高端产品的品质突围——昌乐正用全产业链提质增效的魄力,让“小玉米”迸发“大能量”,成为“大产业”,在现代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