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静与儿科的深厚情缘始于大学时代。受至亲影响,她毅然决然踏上了医学之路,最终坚定地选择了儿科领域。选择儿科,不仅是因为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让她心生欢喜,更是因为儿科医生那份特有的细心与责任感深深吸引着她。然而,当她真正穿上象征着使命与责任的白大褂,才深刻体会到儿科医生的不易。孩子们无法清晰诉说自己的痛苦,病情变化常常如疾风骤雨般迅速且凶猛。急诊夜班,灯火通明,她一晚上要接诊不少小病人。时不时还会遇到抽搐、昏迷需要紧急抢救的情况,那一刻,她恨不得自己能生出三头六臂,以应对这接踵而至的挑战。
压力和挑战如潮水般向她涌来,让她彷徨、犹疑,甚至一度萌生了退意。但那些脆弱生命带来的触动,却如同一束束强光,重塑了她的信念。记得有一位年仅1岁4个月的少数民族患儿,罹患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生命垂危。高昂的治疗费用让贫困的父母含泪决定放弃。看着病床上那微弱起伏的小小胸膛,刘静仿佛看到了一个即将熄灭的生命之火。“一旦停止治疗,等待这个孩子的只有冰冷的终点。”刘静回忆道,作为一名医者,更作为一名党员,刘静和所在科室的同事们发起了捐款捐物,医院和政府也送来了慰问金。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最终康复出院。孩子母亲热泪盈眶,那滚烫的泪珠也砸在了刘静的心上。那一刻,她深刻地明白,自己干的是一份平凡的工作,但“守护最柔弱的群体,就是在守护民族的健康未来”。这份为无助的生命点燃希望火种的感动,如磐石般坚定了她扎根儿科的决心。
刘静从未停止过突破自我的脚步。2022年,她成为潍坊市人民医院第三批对口帮扶南木林县医疗队的一员,高原反应如影随形,头痛、气喘成了她的日常,但心中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支撑着她。一个平常的门诊日,一位母亲抱着孩子冲进诊室,孩子面色青紫,呼吸困难,小小的胸膛剧烈起伏。刘静迅速查体,发现孩子声音嘶哑,明显的“三凹征”阳性,口唇发绀——这是典型的急性喉炎伴Ⅲ度喉梗阻!每一秒的延误,都可能让这幼小的生命窒息而逝。时间就是生命,她与儿科米主任迅速将患儿送入病房。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紧急雾化、抗感染、大剂量激素治疗……抢救措施争分夺秒地展开。看着监护仪上血氧饱和度艰难爬升,孩子青紫的嘴唇终于泛起一丝血色。经过精心治疗,孩子康复出院,母亲献上了洁白的哈达,表达了藏族同胞崇高的敬意。这份信任,让刘静无比欣慰,也让她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使命。
刘静还通过远程视频,对县医院乃至各乡镇卫生院的医生进行儿童腹泻病的防治及液体疗法的治疗指导,努力从源头上降低患病率,提升基层医生的应急抢救能力,真正发挥“传帮带”的作用。
半年的援藏经历,对刘静来说,是一次灵魂的洗礼。但她的脚步未曾停歇。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像刘静一样援藏的医者还有很多,他们在援助期间履职尽责,发挥专业特长,用精湛的技术和优良的作风为当地人民服务,将医院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诊疗技术带给受援地区和人民,圆满完成援助任务,奋力绘出了鲁藏情深的民生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