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鄄城县董口镇精意服装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缝纫机运转的“哒哒哒”声此起彼伏,50余名工人正在赶制外贸订单。
公司负责人王晓倩笑着介绍:“我们公司的订单已经排到了10月底,大家干劲十足。”
2025年2月,精意服装有限公司在董口镇扎根落户。如今,公司正以蓬勃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谈及公司为何选择落户董口镇,王晓倩坦言:“尽管我们的总部远在威海,但第一次来董口镇考察时,这里的政策诚意就让我们动了心。”
王晓倩介绍,从产业扶持细则到落地配套保障,董口镇不仅把政策“讲得透”,更把服务“做到位”。从场地选址时的主动协调到手续办理时的专人对接,每一项政策都不是纸上条文,而是实打实的便利与支持,这让公司最终下定决心扎根于此。
“用工紧张时,镇政府又帮忙在周边村庄招聘。从落地到运营,无论大小难题,镇里总能快速响应、高效解决,这种‘保姆式’服务让我们能安心搞生产、谋发展。”王晓倩说。
精意服装有限公司专注外贸加工,不仅带来了红火的生产景象,更给周边群众铺就了“家门口”的就业路。车间里,员工陈静一边麻利地操作机器,一边算起了“幸福账”:“计件工资多劳多得,我每月能拿4000多元,最关键是上下班灵活,接送孩子、照顾家里都不耽误。”
在董口镇京卤食品有限公司加工车间里,同样是一派繁忙景象。作为2024年投入运营的返乡创业项目,这里承载着公司负责人李善彪的乡土情怀。
“前些年,我一直跟随父亲在北京做食品生意,2018年返乡建厂,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大,2024年在董口镇开了分厂。我不仅想把好味道带回家乡,还想带动更多乡亲们就业。”李善彪介绍,依托多年积累的食品行业经验,目前公司已研发出10多个品种,产品畅销京津冀等地区,同时带动30多名村民在此就业。
“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还能照顾老人孩子,大家都很满意。”员工冯奇说。
从在北京闯荡到乡村的产业落地,李善彪不仅延续了食品行业的匠心,更用产业发展激活了乡村经济的“一池春水”。
服装加工“一针一线”,食品生产“一料一味”,两家企业虽然业态不同,却同样以产业为“桥”,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激活了乡村经济的内生动力。同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企业兴则乡村兴”的生动内涵,为乡村振兴增添了温暖而坚实的力量。
记者 焦同帅 通讯员 刘永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