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珊通讯员许志虹报道)眼下,“中国鸭梨之乡”阳信县的10万亩梨园迎来丰收季,金黄梨子挂满枝头,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梨农采摘、分拣的忙碌身影。金阳街道梨农魏春花高兴地说:“我种了20多亩梨树,有‘早酥’‘皇冠’‘新梨七号’等多个品种,今年一亩地产量2500公斤至3000公斤,亩均收入7000元至8000元钱,我心里很满足。”
作为阳信县的支柱产业,鸭梨种植始终以“品质”为核心,近年来该县深化与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在守护好老品种优势的同时,成功引进“红酥蜜”“红酥宝”等新品种,推动梨产业从“传统种植”向“科技赋能”转型。目前,阳信县梨果种植面积超过10万亩,年产量20余万吨,实现产值超9亿元。2024年9月,阳信鸭梨荣获“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称号,品牌价值再上新台阶。
阳信博润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金贵州说:“我们建立合作社以后,按照科学标准统一施肥,果农们也都按照合作社的用药指导用药,这样才能符合农产品出口标准,有效扩大出口。同时,我们通过电商平台拓宽销售渠道,与外贸公司合作,最新拓展了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国市场,销量同比增长20%。”
除了种植与销售环节,阳信县还积极推动梨产业与乡村旅游深度融合,打造“生态观光+农事体验+鲜果销售”全链条模式,多元业态让“梨果产业”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甜蜜经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