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巧手绣娘“家门口”织就幸福景

2025-09-15 08:16:4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孙守生 通讯员 孙华羽

  “守着家、带着娃、挣着钱”——这句朴素的心里话,道出了无数乡村群众的美好期盼。如今,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乡村车间的蓬勃发展,“家门口就业”的新模式正让这个愿望照进现实。一幅“巧手织就幸福、产业托起乡村”的振兴画卷,正在峄城区峨山镇徐徐展开。

  走进位于峨山镇的枣庄想念服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22台智能绣花机阵列正全速运转,轰鸣声中保持着精准的节奏,奠定了产品标准化、高效化、规模化的坚实基础。绷架上,红色与金色的衣片随着数百个针头上下飞舞,栩栩如生的“龙凤呈祥”“花开富贵”等传统吉祥纹样,在丝绸上渐渐绽放出璀璨光彩。这家企业创新采用“机器做标准,手工添灵魂”的生产模式,历经裁断、绣花、缝制、熨烫等一道道精细工序,一件件精美秀禾服就制作完成了。

  “我们现在有57名工人,主要采取订单式生产,月生产量是2000套-3000套,主要销往苏州,价格在1000元-1500元不等”,枣庄想念服饰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机械化生产打底+手工精加工赋能”的创新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生产效率与品质水准,更成功开辟了“家门口就业”的惠民新路径,让当地村民实现了“挣钱顾家两不误”的梦想,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崭新活力。

  “从家到这里也就几分钟的路程,上班时间也比较灵活,一个月大概就能领四五千块钱”,村民宋秀伟高兴地说。

  一针一线,绣出锦绣生活;家门口就业,托起稳稳幸福。随着更多这样的“乡村工坊”遍地开花,“机器+巧手”的生动场景将成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动人乐章,为更多农村家庭织就“出门进厂、抬脚回家”的幸福图景。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梨果产业”成推动乡村振兴“甜蜜经济”
下一篇:魏现生养驴记
 
0
 
 
 
 
推荐资讯
“循环水”养出“富民蟹”
“循环水”养出“富民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0战胜滨州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