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于谦 通讯员 宫承勇
金秋时节,走进周村区南郊镇东陈村的蟠枣种植园,圆润饱满的果实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在阳光下折射出诱人的光泽。林间,工人们穿梭忙碌,指尖翻飞间将鲜枣收入篮中;手机屏幕里,村“两委”成员笑意盈盈地举着刚摘的果子直播推介……这里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片寄托着村民期盼的蟠枣园,正是东陈村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蹚出乡村振兴新路径的生动缩影。

“家人们看过来!我们的蟠枣皮薄肉嫩、脆甜多汁,优惠价25元一斤,想尝鲜的朋友抓紧下单啦!”镜头前,东陈村“两委”成员石鹏举着蟠枣热情吆喝。济南的老顾客“叶子”第一时间复购,并留言:“吃过一次就‘惦记’上了,口感真不错!”自去年尝试直播以来,东陈村的蟠枣吸引了重庆、北京、广东等地客户的目光。眼下,虽仍以近郊采摘为主要销售方式,但网络订单的日渐增多,让村民们心里揣满了对广阔市场的期待。
东陈村的蟠枣产业,缘起于2020年村里一次关键决策。当时,村党总支书记石立功带领村“两委”成员调研后发现,村庄自然生态条件优良,适宜发展特色林果产业。随后,东陈村便成立了陈路种植专业合作社,探索出“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他们从滨州市沾化区引进冬枣,进行嫁接,成功培育出形似蟠桃、口感脆甜的蟠枣新品种。这一品种不仅肉质紧实、皮薄核小且无渣,含糖量达到25%左右,还因以酸枣树为母本,具备管理简便、可自花授粉、种植成本较低的优势,加之富含维生素,一经推出便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2021年,陈路种植专业合作社投入近200万元,新建了10个高标准大棚,种植蟠枣树3000余棵,打造出40余亩的现代化蟠枣采摘园。合作社严格遵循标准化种植流程,从疏果定枝、水肥一体化管理,到病虫害绿色防控、成熟期精准采摘,每个环节都融入了科学理念。“今年亩产可达1000斤,10个大棚总产超3万斤,按市场价25元一斤算,合作社能盈利近20万元。”村“两委”成员王妍翠向记者算着丰收账,脸上洋溢着笑容。
产业发展的红利,实实在在惠及村民。蟠枣园不仅为村里10余名剩余劳动力解决了就业问题,更通过合作社的示范引领,推动传统农业加速向现代农业转型。“跟着合作社干,不仅有技术指导,收入也能稳稳当当往上增。”参与蟠枣种植的村民坦言,如今的东陈村,特色产业旺了,乡村发展的底气更足了。
眼下,正值蟠枣丰收季,东陈村第三届蟠枣采摘节正火热进行,每天都迎接着周边区县及外地市的采摘团来此体验采摘乐趣。据悉,采摘节将持续到10月上旬。石立功表示,东陈村将继续锚定“一村一特色”的目标,在蟠枣产业的基础上,加大科技投入以提升品质和产量,拓展销售渠道以扩大知名度,同时,在乡村近郊游上多拓思路、下足功夫,让这颗“小蟠枣”真正成为带动乡村全面发展的“大产业”。
东陈村的实践,正是周村区以特色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近年来,周村区高度重视特色林果产业发展,通过政策扶持、技术指导等一系列举措,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让一颗颗“金果子”真正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致富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