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孙涵 杨钧茹 YMG全媒体记者 赵巍巍 摄影报道
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栖霞市翠屏街道中惠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试验基地已是一片生机。百亩果园里,免套袋技术培育的苹果缀满枝头,纳米钙膜包裹的果实泛着自然的光泽,像披了一层透明的薄纱。

“传统套袋每个成本大约2毛钱,一亩地光人工和纸袋就多花6000多元。现在喷一次纳米钙,防虫防灼还补钙,成本降了,果子质量也更高了!”基地负责人周靖凯轻抚划苹果,语气笃定。
这片位于周边乡镇的“飞地”试验田,正成为栖霞苹果产业技术迭代的缩影——企业与广东科研公司联合研发的免套袋技术,通过生物制剂替代纸袋,不仅破解了套袋工序繁杂、反光膜污染问题,更让苹果重回“阳光味道”。
今年以来,栖霞市翠屏街道紧扣全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部署,立足南部唐山山系区域功能定位,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三产融合为抓手,积极探索果业提质升级新路径。从富硒果园到深加工车间,再到黄燕溪谷的苹果乐园,三个场景串联起了“小苹果”撬动“大产业”的振兴图景。
科技种植重塑一产根基
面对传统苹果种植中存在的套袋成本高、用工量大等突出问题,翠屏街道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过去拼产量,现在拼微量元素。”罗家庄村书记李福波自豪地表示,“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土壤硒动态监测与叶面补硒系统,通过标准化生产技术的集成推广,今年优质果率提高了8个百分点,产品市场溢价超过30%,富硒苹果已经成为高端市场的抢手货。”
与此同时,翠屏街道加快推进老旧果园改造升级步伐。截至目前,已完成700余亩老旧果园改造,依托中惠农业打造了占地面积达1200亩的苹果深加工原料基地。基地主要栽种“烟霞红”“香彤”“中惠1号”等自主研发的新优品种,通过推广省力化栽培模式,大幅减少了疏花疏果等生产环节,既节约了成本,又提升了品质,为深加工企业提供了稳定优质的原料保障。
精深加工激活二产动能
在栖霞市农特产品展销中心,记者一站式体验到了三类苹果深加工新产品:NFC100%鲜榨雪苹果汁、苹果山楂果汁醋饮酸甜爽口,“三蒸三晒”工艺制作的苹果果脯嚼劲十足,每一口都尝得出满满匠心。
今年以来,翠屏街道民营园区内新落地的领投生物等5家苹果深加工企业膨胀规模:味甜饮品深加工项目设备安装完毕;果福食品深加工项目新推出苹果干;新招引落地的果汁饮料加工电商一体化HPP果汁深加工项目,开发NFC雪苹果汁、苹果果脯、苹果山楂果汁醋饮等3类新产品,翠屏民营园区已涵盖了果汁、果醋、果干、果脯、果酒等多种苹果深加工产品,推动苹果产业从初级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型。
品类丰富的苹果产品背后,不仅凝聚着苹果深加工企业的高新技术,也沉淀着村里“土特产”的淳厚滋味。北夼村的果干加工作坊里,村支部书记林国友正将苹果片铺上晾架。“三蒸三晒的老法子,做出来的果干嚼劲足还不粘牙!”他笑着展示手中的苹果干。村“两委”盘活闲置房屋建起这座作坊,通过“鲜销+加工”双轨模式,有效缓解鲜果销售压力,提升产业抗风险能力,带动集体群众“双增收”。
傍晚,新运界供应链物流园的智慧仓配中心灯火通明。高速摆轮分拣机精准识别包裹信息,数十名工人正紧张进行装车作业,货物直发京津冀、江浙沪。“从枝头到餐桌,最快48小时!”新运界物流申通项目负责人韩雨晨说。与此同时,投资980万元建设的苹果电商一体化项目,引进电商团队,销售栖霞特色农特产品;通过与顺丰、申通、极兔等快递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产品直销全国20多个省区市,真正实现了苹果“出村进城”的畅通无阻。
农文旅融合释放三产活力
“咱北夼的苹果种植系统可是省级农遗!”村支部书记林国友自豪地向记者介绍。今年,“山东栖霞北夼苹果种植系统”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三批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资源名录,翠屏街道进一步续燃农遗价值,将苹果文化融入“苹果之都·黄燕溪谷”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的打造中。“我们将‘赛事引流’与‘特产直销’绑定,通过举办健步走、青年趣味运动会等特色活动,今年已累计吸引游客万余人次,带动苹果销售,让游客既能体验到活动乐趣,又能品尝到苹果的香甜。”管区区长孙傲梅介绍。
在品牌建设和市场开拓方面,“我们的苹果产品已成功进入台儿庄古城5家特产店。”翠峰联合社负责人姜志国展示着销售数据,“今年我们还与山东省高素质农民产业发展服务联盟签约,在南京高端社区、夫子庙5A景区、联创园区3000人智慧餐厅等也设立了直销点,迅速铺开销售网络。”
从纳米钙膜替代纸袋的技术破壁,到NFC果汁征服高端市场的价值跃升,再到黄燕溪谷赛事引流的三产融合,翠屏街道以吃干榨净“一颗果”撬动苹果产业全链升级。今年以来,翠屏街道已引进味甜苹果饮品、HPP超高压常温冷灭菌处理果汁项目、果汁饮料加工电商一体化平台等苹果深加工项目3个,预计产值突破亿元。下一步,翠屏街道将继续深化技术革新、强化产业链条、促进业态融合,推动苹果产业向绿色化、品牌化、高端化方向发展,为栖霞市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系统集成改革写下“果香四溢”的实践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