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侧是正在建设的“城乡Link中心”,将承接原先到镇上或县里才能办理的政务服务、企业服务和便民服务等服务项目,还会配套幸福食堂、儿童乐园、企业会客厅等综合服务设施;另一侧是基本建成的农业公园,集观光休闲、采摘体验、科普展示、创新创业等功能于一体……这是记者日前在山东省临沂市费县探沂镇王管疃村西侧看到的景象。
秋高云淡,镜头拉远,成方连片的工业园区、连绵不断的运输长龙、鳞次栉比的商业综合体、星罗棋布的高档住宅小区等,都在诉说着沂蒙山区乡镇的不凡。

“探沂不凡,反映的是该镇持续做强镇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的发展成果。”费县农业农村局局长李玉超说,“近年来,费县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为路径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以探沂镇为试点,以‘工农手拉手、城乡一起走’为目标,以做强镇域经济和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为‘双引擎’,全力打造‘产业实力强、城乡品质优、治理效果好、幸福指数高’的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人为本,完善促进融合发展制度体系
探沂镇是老牌工业强镇,总面积168平方公里,辖60个行政村、2个城市社区,是首批中国特色小镇、全国重点镇、山东省小城镇创新提升行动卫星试点镇,有规上企业392家。早在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就超过10亿元。
“当时给人的感觉是,探沂虽然厂房林立,但城镇建设不上档次,镇域发展面临产业转型升级、城镇扩能提质的‘双重挑战’。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在新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加快解决城镇建设能级不足、品质不高等突出问题。”镇党委书记张倩说。
在这一关键节点上,探沂启动“双引擎”。2022年,临沂一方面提出探沂镇要争创“鲁南第一镇”,坚持“以人为本”,在“产城融合、产教融合、职住平衡”等方面出台支持政策;另一方面部署实施“百千工程”,以镇域为单位建设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明确“让农民就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目标,每个片区覆盖10个村左右,实现“每年抓一片,抓一片成一片”。探沂在费县全力支持下,开启了全面探寻城乡融合发展路径的破冰之旅。
坚持规划引领。高起点编制《探沂镇国土空间总体规划》《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卫星试点镇实施方案》等,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科学布局工业区、生活区、农业区,规划建设木业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智慧物流、城镇宜居生活、西南乡村振兴五大发展功能区,构建产城融合、城乡融合的发展格局。
推动政策创新。费县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为目标,在推进政务服务下移、发展城乡优质均衡教育、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盘活农村“十类”产权、整合资源建设示范片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等方面出台系列政策,集成推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全面完善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双向奔赴,构建工农业互促共赢新格局
对于探沂镇及周边区域的很多农村家庭来说,父母最安心的就是孩子有一条“保底且实惠”的出路:如果考不上好高中,就去镇上读职业院校,全部是木业及相关专业,毕业后就能到镇上的木业企业就业,离家不远,收入不低。
这样的职业院校,在探沂镇有两所,皆是根据这里工业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而引进。以木业为例,该镇拥有覆盖从板材到家具上下游的不同类型企业4600余家,提供就业岗位达8.5万个,形成了链主带动、企业协同、园内循环、一体化发展的完整产业生态。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我镇坚持以产兴城,把产业发展作为内生动力,构建工农业互促共赢新格局。”探沂镇镇长李尧说。工业方面,针对以往企业虽多,但体量不大、布局分散问题,按照“1新城+5园区”的思路,通过退城入园、拆迁重组,建设定制家居、粘合剂化工、木业机械、智慧物流等“五大园区”。农业方面,立足农民本地就业岗位充足优势,实施“四雁”工程,盘活资源要素,用好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平台,用好流转、入股、托管等手段,让农民放心就业的同时,全面提升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探沂镇英家疃村就于今年牛刀小试,由党支部牵头成立粮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整理出600亩土地统一种植新品种水稻,目前长势良好,丰收在望。站在地头,村委会主任刘营信心满满:“土地整理实现种植面积增加,统一种植实现产量增加和品质提升,我们最近组织对接商超、直播带货等,相信产品价格也能提高不少。”
如今,探沂“五大园区”初步成型,带动8万名群众“家门口”就业、1.6万农村人口实现就地城镇化,还吸引10多万名外来务工人员扎根。同时,1万多亩粮食依托规模化经营和专业化服务实现高产稳产,30个包含采摘体验、科普观光等新业态的农业园区蓬勃发展,成了镇域12万人口的“后花园”。
聚人留人,打造城乡服务共享新生态
穿行在今年探沂镇建设的“工农连芯”乡村振兴片区,4个村庄实现了“党建融合连片规划、基础设施连片提升、资源要素连片整合、产业联动连片共富”。王管疃村党支部书记孙成彬自豪地说:“咱村就是片区的中心村,这几年人气越来越旺,村里的小学在校师生有400人,还有二三十户房子租了出去。”
走出美丽乡村,走进产业园区。莫干山家居看中了探沂木业产业的链条优势,乘着这里园区化发展的政策东风,于2020年在此落户,2021年投产,目前占地面积201亩,职工450人。“除了木业产业优势,这里的居住、教育、医疗、商业等配套都很好,不比城里差。”谈及来到这里的原因,公司企管部经理王发成这样解答。
采访发现,探沂“乡村活力足、镇域人气旺”的背后,源自这里瞄准“聚人留人”目标,着力打造的城乡服务共享新生态:
——瞄准“学有优教”,深入推进“市直名校进探沂”,投资9亿元打造产教融合片区,建设各类学校9所,形成了从幼儿园到高职的教育体系,可容纳师生1.5万人,每年培养职业技能人才3500余人,解决了外来人员子女入学后顾之忧。
——瞄准“病有良医、老有颐养”,投资10亿元建设医养商综合体,与市县人民医院结成医共体,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养服务,同时建成22处幸福家园,为老人免费提供午餐和洗衣理发等照护服务,让全体居民共享镇域经济发展成果。
——瞄准“住有宜居”,加快推进绿化、亮化、美化,实施绿化项目30余个,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公园1处,新建口袋公园、林荫停车场15处,绿化覆盖率47.6%,实现居民推窗见绿、出门进园、行有绿荫。针对普通居民、青年人才、农民工、企业老板等不同人群需求,建设267万平方米的标准住宅、2万平方米的青年社区、160套农民工公寓,吸引农贸市场、餐饮酒店、商业综合体等进驻,构建“5分钟生活圈”。(记者 吕兵兵 宋振昕)
来 源 | 农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