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凯 特约记者 纪宗玉 通讯员 穆姝琪
当“老有所养”遇上“科技赋能”,会为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
“滴——滴——”在肥城市安驾庄镇正东村“一块田”宏愿养老服务中心,一阵急促的警报声响起。系统大屏上弹出提示:刘斌刚老人体温异常。
工作人员立即拨通网格员徐建军的电话:“请尽快上门查看老人情况。”
不到10分钟,工作人员便收到反馈:“老人没戴好手环,体温正常,请大家放心。”
这紧张有序的一幕,正是正东村用科技为“老有所养”筑盾的生动写照。
“老人手上戴的智能手环,就是我们的‘千里眼’。”安驾庄镇人大副主任、三级主任科员李开锋介绍,这个看似普通的手环,可实时测量体温、心率,当老人遇到紧急情况时,只要按下SOS键,报警信息就会同步发送到家属手机和智慧养老平台上。
“我们收到信息后,会立即通知离老人最近的网格员上门。”正东村党支部书记刘庆贺表示,平台还为失智老人设置了电子围栏,只要老人走出设定范围,系统就会自动报警,最大程度避免老人走失。
为了让科技真正服务于每一位老人,从2023年起,正东村就实施了“数字+”智慧养老服务,还专门引入“一键呼”智能系统,并将智能手环免费发放给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
“一开始不少老人觉得智能手环用起来太复杂,不愿意戴,我们就成立了‘老伙计志愿服务队’。”志愿服务队队长董军笑着说,队员都是村里的热心青年和身体硬朗的老党员,对老人实行“一对一”包保,提供紧急救助、安全提醒、精神慰藉等志愿服务,还手把手教老人使用设备。
“王大娘一开始连手环充电都不会,我每周去她家两三次,教了她半个月,现在她不仅会自己充电、看心率,还常跟邻居炫耀‘我的手环能报警,儿女都放心’。”董军说,这份耐心,既拉近了与老人的距离,也织就了“人防+技防”结合的养老新网络。
正东村的“老有所养”不仅有科技守护,还有“一块田养老”模式托底。“以前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年纪大了种不动,吃饭还得靠儿女接济,心里不是滋味。”村民李先生感慨,后来村里推行“一块田”改革,让老人把土地流转给集体,还定下了“收取地租管饭一顿,不收地租管饭三顿”的政策,“我把地交给村集体后,一日三餐全免费,在‘一块田’宏愿养老服务中心就能吃饱吃好,再也不用麻烦儿女了。”
如今,“一块田”宏愿养老服务中心成了老人的幸福家园。这里由村里的闲置小学改造而成,不仅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辅助就业、日间照料等服务,切实解决老人各类养老难题,还将“让土地成为老人养老的保障,让集体成为老人养老的依靠”从口号变成了现实。
“民思我想、民需我做、民困我帮、民呼我应”。如今的安驾庄镇,科技赋能养老不再是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这里,智能设备搭建起守护防线,“一块田”孕育着乡土温情,“线上响应快速直达,线下帮扶暖意融融”成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的生动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