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走基层 > 正文
   

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滨州样板”

2025-08-08 09:09:12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今年以来,滨州市发展改革委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锚定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滨州样板”的目标,紧扣“113388”工作体系,以实干笃行的担当精神和创新突破的奋进姿态,在重大项目建设、重大战略实施、重大产业提升、重点领域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上半年,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推进的4项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省前列:GDP同比增长6.1%,连续6个季度列全省前4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7%,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8%,均列全省第1位;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5%,列全省第3位,为全市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聚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筑牢发展坚实支撑

  项目是发展的生命线。市发展改革委始终将项目建设作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核心抓手,通过强化政策牵引、项目带动和资金支撑,让一个个大项目、好项目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

  在政策支持上,精准施策,集中推出“促进经济稳健向好、进中提质”政策措施28条,为市场主体送上“及时雨”。同时,精心编制加力扩围实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构建起完备的政策体系,为经济绿色转型保驾护航。

  项目推进方面,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总投资3800亿元的津潍高铁(滨州段)、宏烨新能源有限公司2GW渔光互补发电等280个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其中,31个“两新”项目加快实施,完成设备更新7360台(套),通过淘汰老旧设备、应用先进高效技术装备,实现节约标准煤12万吨、降碳108万吨。在“两高”项目管理上,先行先试,制定全省首个市级“两高”项目窗口指导工作流程,严格落实产能、煤耗、能耗、碳排放、污染物排放“五个减量替代”,倒逼“两高”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推动产业向绿色化、高端化迈进。

  资金保障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关键。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向上争取,“十四五”以来,围绕节能降碳、污染治理等领域,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1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0.2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28.3亿元,有力支撑了113个节能降碳项目实施。2024年以来,在消费品以旧换新工作中,争取省发改委分三批下达我市国债资金8.44亿元,带动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超40.4万台(套),拉动消费70.9亿元,充分发挥了政策杠杆作用,释放出强劲的市场消费潜力。

  聚力新型能源体系构建,夯实绿色发展基础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市发展改革委立足滨州实际,加快推进能源结构调整,让绿色能源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

  新能源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加快建设,已实现并网20万千瓦、开工建设82.5万千瓦;新拓、金惠、国电投等风电光伏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安润、新锐等10个新能源领域重点项目顺利开工,阳信独立共享储能建成投运。截至6月底,全市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908万千瓦、发电量达72亿千瓦时,分别增长 40.3%、20.4%,全年装机规模有望突破千万千瓦,为能源结构绿色转型提供坚实支撑。

  地热能开发应用走在全省前列。沾化区康馨家园、冯家镇等7个项目纳入山东省地热能示范工程创建名单,项目个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2个项目已建成并通过省级验收。全市地热能供暖(冷)面积达851.56万平方米,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绿色能源带来的实惠。

  煤电行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制定《滨州市煤电行业转型升级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推动煤电行业向清洁化、高效化转型。国家能源博兴一期2×100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黄河三角洲热力、鲁北工业园机组等建成投产,供暖面积达1000余万平方米,惠及居民10万余户,在保障能源供应的同时,大幅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

  聚力重大战略落地落实,塑强特色发展优势

  重大战略是引领发展的“导航仪”。市发展改革委全力推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双碳”战略等落地生根,将战略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彰显滨州特色。

  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纵深推进。出台沿黄生态廊道保护建设规划,簸箕李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滨州市城区防洪排涝提升工程等16个项目入选省黄河战略重点项目,争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方向省预算内资金2500万元,资金额度全省占比超31%。安琪酵母(滨州)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新型酵母制品及其产业链延伸绿色制造、御馨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植物基蛋白数智挤压研发与应用等6个项目成功入选省级重大产业攻关项目,入选数量位居全省前列,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双碳”战略稳步实施。出台《滨州市节能降碳工作方案》,坚决落实“双控一减”,开展“零碳”园区试点建设,全面推进6个开发区和5个化工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实施重点项目90个,总投资427亿元,今年年底前将完成改造并进行验收。2021年以来,全市万元GDP能耗累计下降33.47%,超额完成省定“十四五”任务目标。连续4年获得省级节能减排奖补资金奖励,资金额度列全省第1位,绿色低碳发展成效显著。

  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滨州市高铁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35个项目纳入2025年省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库,在库项目总数达70个。上半年沿黄地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平台实现产值23亿元,生态补偿转移支付金额810万元,获得省级以上称号的各类平台数量55个。惠民县列入国家级城镇化潜力地区试点,博兴县入选全国乡村全面振兴工作联系点,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

  聚力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拓展发展潜力空间

  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关键一招”。市发展改革委坚持以改革破堵点、强动力,以开放汇资源、激活力,不断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拓展空间。

  改革创新持续突破。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工作入选全国典型案例,19项典型经验做法全国全省推广。全国再生水重点城市、全省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等试点任务加快实施,国内首笔铝行业转型挂钩贷款在我市落地,这是全省转型金融工具在高能耗行业的首次突破,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时,组织2个县市区、7个产业园区和6家企业实施好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试点,累计培育智能纺织、惠民绳网、生态渔业等8个省“十强”产业雁阵型集群和粮食食品等3个省支柱型雁阵集群,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树立了标杆。

  民营经济活力迸发。贯彻落实省公平市场竞争、惠企政策落实等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大机制,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上半年,全市民间投资增长20.9%,高于全省2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比69.2%,高于全省7.6个百分点。邹平市、惠民县分别荣获“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县(市、区)”和“高质量发展进步明显县(市、区)”,民营经济已成为推动全市发展的重要力量。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积极争取滨临高铁纳入十五五《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滨州融入全国高铁网络、提升区位优势奠定基础。支持沾化与青岛市南区全领域对接合作,谋划数字经济、高端装备等11个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22亿元。制定出台《滨州市推进北部沿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着力打造环渤海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吹响了向海图强的“冲锋号”,让滨州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融入开放大局。

  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姚振祥说,“我们将继续锚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滨州样板’建设目标,立足发改职能,勇挑重担,主动作为。在推动‘双碳’战略实施中展现新作为,深入实施‘碳达峰十大工程’,推动能耗双控逐步转向碳排放双控;在推动产业绿色转型中展现新作为,组织支柱型雁阵集群和‘头雁’企业实施‘头雁领航’行动,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在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中展现新作为,锚定建设全国重要的新能源经济高地目标,加快推动鲁北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建设,全面建成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以及新能源新材料第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中展现新作为,深化黄河流域大保护、大治理,全面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滨州样板’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返回列表
下一篇:泰安:构建女性友好就业生态
 
0
 
 
 
 
推荐资讯
莱阳:数智赋能“莓”好未来
莱阳:数智赋能“莓”
“家门口”就业增收
“家门口”就业增收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身残志坚 逐光前行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世界“链接”
从新能源汽车看中国与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