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浩宇
提起化工企业,不少人脑海中或许会浮现出污水横流、气味刺鼻的场景。然而,走进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厂区里的管廊装置纵横延展,生产高效却无噪音与异味,“绿”元素无处不在。
作为山东省首批化工重点监控点、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近年来聚焦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这座“美丽化工”正向着绿色、低碳、安全的方向加速前行。
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低碳转型
作为拥有国家工信部光气定点生产和省农药生产定点的双重重要资质的老牌化工企业代表,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的聚焦四大产品系列(农药中间体及原药、化妆品表面活性剂、医药中间体、电子新材料),涵盖20多个品种,年产能10万余吨。
在“双碳”目标背景下,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南从德介绍,危化行业的绿色转型,核心动力在于颠覆性的工艺创新。“过去那种粗放的间歇式生产,能耗高、排放多。现在你看——”他指向设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应用连续流技术后,这个关键反应能耗降了20%,溶剂省了30%,碳排强度直降五分之一,效率更高,污染更少,这才是治本之道。”他透露,这类从源头“掐断”碳排放的技术,正快速在更多生产线复制。
“减碳,得先看清碳的‘脚印’。”在公司的中心控制室,巨大的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全厂区的能耗数据。南从德介绍,依托遍布车间的数千个物联网传感器和搭建的全生命周期碳管理平台,“每一度电、每一立方气的碳‘踪迹’都清晰可见”。这套“数字天眼”去年精准揪出高耗能设备,一举砍掉了10%的无效能耗。
除了生产端的“硬科技”革命,能源结构的“绿化”同样关键。南从德重点提及了正在推进的生物质锅炉替代项目:“这不仅仅是换个锅炉。它一年能帮我们净减碳2.76万吨,相当于种下155万棵树。”加上每月稳定购入的40多万度绿电,能源端的“绿色攻势”已然成型。
书写绿色答卷 严守安全底线
“对化工企业而言,环保是责任,安全是生命线。”南从德表示,企业在奔向“双碳”目标的路上,这两条腿,缺一不可,必须同样坚实。
在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的厂区里,闻不见刺鼻气味,看不到废水奔涌。这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的环保“组合拳”。南从德介绍道,“废水处理不是简单达标排放,而是针对不同水质特点,设置了多级‘关卡’——从预处理到深度生化处理,层层净化,确保稳定达标。”对于废气治理,他指向监控室屏幕上的RTO(蓄热式热力焚化炉)装置:“前端预处理结合末端高效燃烧,目标只有一个:让每一缕废气都得到彻底净化。”
“安全是我们不可逾越的红线,更是智能化改造的重心。”南从德打开“人员在岗在位管理系统”,屏幕上,厂区人员、车辆的位置信息清晰显现。“这套全覆盖的人员定位系统,让安全监管有了‘千里眼’。”更关键的是,公司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将遍布现场的传感器和监控探头数据,通过“物联网云手机”实时汇聚到平台。“温度、压力、视频……关键安全参数尽在掌握,智能预警系统能第一时间‘吹哨’。”正是凭借在安全生产智能化领域的突出实践,企业今年成功获评“省级化工产业智能化改造标杆企业”。
未来,联化科技(德州)有限公司将继续深耕工艺源头减碳、能源结构绿化、数字精细管理三大方向,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化工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