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一块田” 里的丰收密码

2025-08-18 07:56:17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初秋,安驾庄镇“一块田”里翻涌着绿浪。规整排列的滴灌带在田垄间纵横交错,植保无人机低空掠过青纱帐,农技专家蹲在地头为玉米“把脉开方”……一幅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图景正在展开。走进上前村“一块田”,村党支部书记李博拨开一行玉米叶,宽垄与窄垄相间的“青纱帐”下,泥土的湿润气息扑面而来。

 

  “这玉米长得可真棒!根壮秆粗,用的啥高招?”近日,上前村“一块田”成了各地争相观摩的“样板间”。放眼望去,玉米格外挺拔、齐整,成了村里一道亮眼的风景线。

  “这精气神儿,全靠宽窄行种植技术!宽行80厘米,窄行40厘米,这样排兵布阵,阳光才能‘钻’进来,连最底下的叶子也能‘吃饱’光!”李博轻抚着叶片,黝黑的脸上满是自豪,更映出对金秋沉甸甸的期待。

 

  “瞧瞧这长势,比老法子种的玉米熟得早三五天呢!估摸着到秋收时,能抢出小一个礼拜,增产两成没跑!”他指着田间向记者介绍。这宽宽窄窄的垄沟,不仅像开了天然的“通风道”,让玉米棵棵挺拔少生病,湿度也降了两成。李博算得实在:“一亩地稳稳多收75到100公斤!”

  在洼里村528亩集体经营“一块田”里,一排排玉米植株挺立,长势良好。看着眼前的景象,村党总支书记刘太钢心里乐开了花。“老法子种玉米,底下叶子‘饿肚子’,病还爱找上门。宽窄行一搞,好处也非常明显,不仅每行玉米都处于边行,提高玉米吸收营养的效率,促进玉米植株生长,而且能够充分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性,有效抑制玉米田间因为湿度过大,导致的病虫害发生!”

  不远处的北双村的“新花样”同样长势喜人。翠绿的大豆苗与挺拔的玉米苗相间而生,青黄交织、错落有致。

 

  据悉,玉米喜光、株高,大豆耐阴、固氮,两者还具有高矮差、氮磷互补的特性,春季先播种玉米,等长到半高时,再在行间播种大豆,两种作物生长期互补,能高效利用阳光、空间、养分,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大豆根瘤菌固氮,又减少了化肥使用,既环保又节约支出,真正实现“一地两用、一季双收”。

  “以前觉得大豆会和玉米抢地盘,现在才知道它们竟是‘黄金搭档’。两行玉米三行豆,现在两亩地能顶三亩收!”北双村党支部书记杜现河自信满满地说道。

 

  “我们采用‘2+4’和‘4+6’的种植模式不是简单套种,而是科学‘排兵布阵’。通过调整玉米带与大豆带的间距,提升田间的通风性和透光率,让作物阳光共享。实现玉米株数不减产的同时,每亩还能多收200多斤大豆。”安驾庄镇党委副书记张骞道出了“豆玉联种”模式破解出种植增收的密码。

 

  从玉米地的“通风道”到大豆玉米“做邻居”,科技这股新风正强劲地吹拂着安驾庄镇集体经营“一块田”,吹散了传统种植的困囿。当科学在田野里扎根,丰收就有了更足的底气。这“一块田”里的新故事,正伴着泥土的芬芳,在安庄大地上铺展、生长。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红扫帚” 扫出乡村新面貌
下一篇:雪域高原的生命守护者
 
0
 
 
 
 
推荐资讯
临沂市夏粮生产实现稳产丰收
临沂市夏粮生产实现稳
“一块田” 里的丰收密码
“一块田” 里的丰收密
日照首发过境二手车专列
日照首发过境二手车专
郓城:墙绘扮靓乡村
郓城:墙绘扮靓乡村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