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8日,我市召开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介绍“十四五”期间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在大气方面,2024年,全市PM2.5浓度4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降低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9%。扬尘管控、移动源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机制不断健全,大气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突破。今年1至9月,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3.9,优良天数比例71.1%,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PM2.5浓度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8%。   在水环境方面,2024年,全市6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66.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水环境质量较2020年改善24.24%,实现连续五年持续改善。城市黑臭水体实现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马颊河(平原段、庆云段)分别入选省级美丽河湖。积极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完成市政雨污合流管网改造438.8公里,1275个建筑小区完成雨污合流管网改造;19座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提标改造能力74.5万吨,提标改造率81.87%,提前完成省定2025年目标。今年1至9月份,全市水环境质量指数5.6,6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66.7%。   在土壤和农村生态环境方面,严格落实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制度,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完成45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农村黑臭水体103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创建省级“无废细胞”43家,市级“无废细胞”190家。38家“无废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建设36家,建设完成33家。   在生态环境治理方面,全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点位共154个,覆盖所有县(市、区)全部乡镇(街道)。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65个。饮用水源地监测覆盖全市所有县(市、区)。地下水监控井367个;土壤环境监测点位117个。环境噪声点位1546个,建成17套噪声监测自动站和1套声环境功能区噪声监控系统。   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提前完成“十四五”减排任务,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较2020年分别下降10646吨、7890吨、11712吨、1217吨。能源结构更加优化,累计淘汰燃煤锅炉3711台。2024年,全市单位GDP能耗较2020年下降47.5%,居全省首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2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