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淑霞报道)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5年,市总工会将围绕市委“113388”工作体系,主动服务“三大战役”,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激发职工创新创效,助力高质量发展。
落实政策引领创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职工创新创效营造良好制度环境。制定《关于广泛开展滨州市全员创新竞赛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充分激发广大职工创新潜能和创造活力。持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在全国率先印发《强化“四链”融合纵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监测评价体系》,制定《企业主体作用发挥项目清单》,明确企业发挥作用,构建有利于职工创新创效的良好政策体系。
完善体系服务创新。完善“山东省职工创新创效服务基地滨州工作站”,设立展厅,动态展示我市职工创新成果。每年举办职工创新创效竞赛,赛出20项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并给予奖励。面向全市职工开展“五小”创新成果比武活动,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创造热情。深入开展劳模助企行活动,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示范引领作用。适时举办创新成果展,带动更多职工提升创新技能。
培育人才赋能创新。目前,全市共培育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85个、“齐鲁工匠”19名、“滨州工匠”69名。今后,市总工会将坚持“优中选优、竞争择优”,每年培育市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0个、“滨州工匠”10名、“滨州手造工匠”10名,带动各级培育更多工匠人才,为推进品质滨州建设提供坚强人才支撑。
搭建平台助力创新。体系化运行“滨州工匠学院”,组织“滨州工匠、滨州手造工匠培育对象培训班”“高技能人才培训班”等班次,开展“产业工人大培训”活动,通过“渤海菁英大讲堂”“工匠人才专题培训”“劳模工匠宣讲”等课程,分行业、分层次开展工人学习,今年计划培训1万人次。建设“滨州市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组织开展跨地域、跨区域、跨行业、跨企业创新联盟活动,推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已累计完成交流活动300余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