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玉芳 文/图
高标准大棚内,一棚棚葡萄果实累累,脱毒姜苗已经开始旺长;“阴阳”大棚的阳面,西红柿流光溢彩,大小、形态、颜色各异,而阴面的蘑菇棚里,鲜嫩的蘑菇撑开朵朵“致富伞”;田野上,一片片大棚拔地而起,设施农业描绘出农业发展的崭新未来……官庄这个位于安丘南部的农业重镇,正以土地为纸、以汗水为墨,描绘出一幅乡村振兴的奋进新图景。

生态农场:探索生态农业之路
安丘市官庄镇长生源生态农场,一棚棚挂满果实的葡萄承载着农人丰收的希望,移栽下地的姜苗开始旺长。另一侧的连体大棚内,40亩甘蓝进入收获期,农人们正弯腰采收,装车外运,销往上海、青岛、烟台等地。
据农场负责人王宝杰介绍,“今年,农场占地100亩的大姜组培全产业链服务项目落地,组培实验室、育苗中心、扩繁温室、6个生态大姜示范种植棚投入使用,目前首批组培、切块育苗姜实验种植280亩,示范带动生态大姜种植2700亩。”
农场与潍坊学院、北京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建立数字化农业生产平台,推广应用物联网等技术,“育种管收”全过程数字化管控;自主研发智能水肥一体化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实现精准管理,应用蜜源植物、丽蚜小蜂等生物技术防治害虫,减少农药使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同时示范带动周边1000余亩设施农业生态种植。
有机种植:拓宽农户致富空间
近日,在鹏越家庭农场,大棚里一人多高的西红柿挂满串串果实,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农场技术员杨明坤介绍,一个占地6亩的冬暖棚阳面种植了“贵妃”“玲珑珠”等7个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西红柿品种,从去年12月份开始成熟采摘,目前已产出西红柿五六千斤。
而大棚阴面潮湿的空间里,一个个菌包码成一道道墙,朵朵伞状的小蘑菇钻出菌包……
基地蘑菇种植技术员凌松杰介绍,这些蘑菇从去年10月份开始,基本上是天天采收,高峰时一天产出两三千斤,到目前一个棚产量至少在8万斤以上,销售方面基本都是客户到农场收购,也批发给超市等。
据悉,鹏越家庭农场积极探索食用菌与果蔬生态协同种植新模式,阳面棚种植果蔬、阴面棚种植食用菌,提高土地利用率近60%。同时,以菌渣为原料制作有机肥用于果蔬种植,起到菌、菜相互促进的生态效应。
智慧大棚:夯实农业发展根基
在位于潍日高速官庄镇出入口西侧别家屯村南,安丘市永昕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一座座钢结构大棚骨架已初具雏形,工人们正在棚内用铁丝对骨架进行加固。
别家屯村党支部书记别永质说:“通过镇党委、镇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到寿光、昌邑等地考察学习,开阔了思路,发展设施农业种植有机果蔬,带动村民和村集体增收致富。”别家屯村于2022年组织成立了安丘市永昕果蔬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花卉种植增收,今年,又通过盘活闲置资产筹集资金发展设施农业,首批5个智慧大棚基本建成,很快就能投入使用。
今年以来,官庄镇紧紧围绕安丘打造全国首个全域生态农业县目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以生态农场建设为重点,强化调度指导,提升建设质效,以点带面,制定“生态农场3+30建设计划”,通过3家经过市级认证的示范生态农场带动发展30家生态农场,全力助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