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敏
走进位于安丘市凌河街道前儒林村村南的汇海生态农场,温室大棚里鱼池的潺潺水声取代了传统农作的喧嚣,鱼群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培蔬菜在种植面板中舒展枝叶……成批的有机蔬菜从这里出发,销往全国各地乃至海外餐桌。生机盎然的生态场景,也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体验采摘观光的乐趣。汇海生态农场通过“生态种植+精深加工+研学观光”的三产融合模式,让600亩土地实现了3000万元的年产值。

种“绿”成金的故事,正在安丘大地生动上演。安丘市以“打造中国生态农业第一县”为目标,构建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生态体系,走出了一条“模式业态更优、绿色品牌更强、生态价值更高”的特色发展之路,聚力培育出多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汇海生态农场作为其典型代表,依托汇海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先后建成冬暖式大棚11座、连栋薄膜温室4座、玻璃温室1座,统一配备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设备设施。棚内果蔬种植使用酵素有机肥料、生物菌肥,持续改善土壤品质,种植作物涵盖一年四季。其“鱼菜共生”项目,通过鱼类自然净化、微生物生态培育等,从源头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让果蔬种植成本每茬可节约20%以上,亩产更较传统种植增加4倍。
“我们通过生态种植管理新模式将传统蔬菜大棚变成一个生态圈,养观赏鱼的水过滤后,变成自带有机肥的‘营养液’供给蔬菜,既健康生态又提高收益。”据汇海生态农场媒体运营部经理刘青南介绍,生态蔬菜一年可种5至8茬,亩产突破8000斤。
汇海生态农场不仅注重自身的发展,更重视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富裕。农场探索出“公司+合作社+农场+农户”模式,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在确保原料供应质量和稳定性的同时,为农民提供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刘青南告诉记者:“目前,我们与周边企业、合作社、农场等19家经营主体以及210户农户组成利益联合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生态种植800亩。同时,还与中信隆平合作500亩甜玉米种植项目,与斧创集团合作100亩生态大姜种植项目,带动用工1200余人次,人均年增收4万元以上。打造的中小学优质研学路线,年接待游客4万余人次,增收240余万元。”
订单农业下,汇海生态农场和农户们手牵手、肩并肩,推动生态种植管理新模式朝着专业化、集中化、规模化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按下“快进键”。
从“传统耕种”到“生态种植”,从“单打独斗”到“订单农业”,汇海生态农场通过生态种植、农产品加工、出口贸易等要素资源,培育出20多种果蔬生态好品,直供4家世界500强企业,6家国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今年,我们在北京顺义区开设了第一家生态果蔬直营店,月供货量稳定在60吨左右,产品价格比常规产品高出20%。预计在未来一年内,我们将在国内一线城市陆续开设30家以上直营店,进一步拓展市场,将更多优质的生态有机农产品推向一线城市。”刘青南说。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更是新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安丘市紧扣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多的先进经营理念、生态标准技术、低碳循环模式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一批以生态农场为支撑的生态农品供应“大基地”已然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