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李兆兴)5月1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省推进助残领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助力残疾人事业发展有关情况,解读日前印发实施的《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省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邹斌芳介绍,2024年,全省康复救助残疾儿童超过5万名,帮扶困难重度残疾人33万名,城乡残疾人新增就业3.74万人。
据介绍,2024年12月31日,中国残联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科技助残的指导意见》。根据国家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强省建设的工作安排,省残联、省科技厅等11部门,经沟通协商制定了《措施》,这也是全国首个省级科技助残专项文件。
《措施》有15条具体举措、42项任务,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精准定位,突出应用导向。根据人口基数大(残疾人总量居全国前列)、助残服务需求旺盛、工业规模大、制造业基础雄厚等省情现状,聚焦特色优势,以残疾人、失能老年人等重大应用需求为牵引,加快推动助残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抢占发展先机;二是提档升级,破解瓶颈制约。深刻剖析全省助残领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短板弱项,突出科技型企业和高水平研究型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主体地位,将深化助残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始终,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三是系统布局,全程规划实施。以国家政策为指引,建立需求牵引、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协同机制,打造闭环式科技助残工作体系。通过贯通创新要素配置,大力培育助残领域新质生产力,实现科技与残疾人工作融合,为提升残疾人福祉注入新动能。
邹斌芳介绍,下一步,全省残联系统将积极会同有关部门,加大推进科技助残工作力度,重点从做好助残科技需求征集、推动助残科技研发创新、加速助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助残科技应用推广、构建科技助残工作机制五个方面发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