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任斐张旭 通讯员李伟报道)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一头紧紧连着社会的关爱关怀,一头稳稳托起残疾人的民生福祉。今年以来,滨州市残联聚焦“科技助残·心安有感”工作主线,不断夯实发展基础,完善关爱服务体系,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获评全省唯一“科技助残先行先试地区”,纳入省科技厅、省科学院战略合作协议范围。
滨州现有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及多重等持证残疾人12.4万人,是推进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贡献者。推动全市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正是滨州给予残疾人强有力的托举和最温暖的力量。
高位谋划筑合力。滨州将残疾人工作融入“品质滨州”“心安城市”建设,残疾人托养、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纳入市委、市政府“113388”工作体系,创新推动科技助残,以市政府名义出台《滨州市科技助残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构建起党委政府负责、残联牵头抓总、部门地方协作、龙头企业主体的科技助残工作格局。
强基固本筑根基。滨州以社会救助兜底,动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实现“应享尽享”;1500余名残疾学生纳入省、市教育资助范围,实现“应助尽助”;重度残疾人居民养老、医疗保险政府代缴实现全覆盖,实现“应缴尽缴”。以康复服务提质,实施残疾儿童全链条服务行动,1021名残疾儿童享受免费康复救助,497名儿童享受“康复、教育、托管”融合服务,124名儿童在机构内接受技能培训。以就业保障赋能,大力推广“企业按比例就业+如康家园集中就业”模式,744名残疾人实现稳定就业,就业人数位居全省首位。
优化环境筑保障。滨州全力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进涉残疾人纠纷“总对总”在线多元解纷,涉残信访事项办结率100%。夯实基层基础,建成全省规模最大就业型“如康家园”,并建立实时监管机制,覆盖33家残疾儿童定点康复机构。积极营造扶残氛围,全面推进残疾人服务“一件事”改革,服务事项审核环节由12个减少到4个;设立10处残健融合文化服务中心,惠及1600余名残疾人,营造了浓厚扶残助残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