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洪凝街道红泥崖村以互助养老为抓手,立足老年人实际需求,深入开展“孝善洪凝”农村养老服务品牌建设,培育孝老爱亲村风民风,村庄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走出了一条以互助养老为特色的农村养老新路径。
优化集中照护,实现供养服务集约化。2022年,红泥崖村积极争取民政配套资金50万元,并自筹资金,共计投入200余万元,在村内重新选址,对互助养老幸福大院进行高标准升级改造。如今的幸福大院占地1500余平方米,拥有24间房屋,内部规划科学合理,功能完备多样。为了给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保障,红泥崖村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新模式。村里依托养老幸福院与村卫生室,大力实施“两院一体”养老新模式。同时,由经验丰富的乡村医生牵头成立村医疗健康小组,定期到幸福院为老人们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并为老人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此外,该村建设了“健康小屋”,为患病老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康复治疗场所。
引入科技产品,实现智慧养老灵活化。随着社会发展,科技在养老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红泥崖村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趋势,针对村内老年人身体状况欠佳、子女多不在身边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入高科技产品,为老年人的安全和生活质量提供有力保障。村集体投资4万余元,为全村130位75岁以上的老人配备了一键报警器。这一看似简单的设备,却在老年人的生活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老人遇到突发状况,如身体不适或意外摔倒时,只需轻轻按下按钮,求救信号便会立即发送出去。村里的包联干部、养老护理员以及老人子女能够第一时间收到警报信息,从而能够迅速采取行动。
探索邻里互助,实现互助养老公益化。红泥崖村始终将弘扬孝善文化作为营造良好村风民风的重要举措,充分利用村广场LED大屏、微信群等传播渠道,定期宣传本村发生的好人好事,尤其是涉及敬老爱老的感人事迹。通过这些生动鲜活的事例,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发大家参与互助养老的热情。在红泥崖村,邻里互助已经成为一种深入人心的传统。每到重阳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以及老人生日之时,村集体便会组织村民开展义务劳动。村民们纷纷放下手中的事务,主动走进老人家中,帮助他们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人的关爱。平日里,村民们的互助行为也从未间断。大家自发地将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收获的粮食捐赠到村幸福食堂,为老人们的饮食提供丰富多样的食材。
红泥崖村充分发挥农村土地资源优势,结合老年人热爱劳动的特点,创新推出了“幸福小菜园”项目。村集体划出专门土地,提供种子和幼苗,组织护理员与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共同参与种植活动。老人们在这片小小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既锻炼了身体,又感受到了劳动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收获的季节,小菜园里硕果累累,这些新鲜的农产品不仅丰富了幸福院的餐桌,实现了部分食材的自给自足,大大降低了幸福院的运营成本,同时也成了村庄互助养老模式中的一道独特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