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浪潮为农业强国筑牢“钢铁脊梁”
自走式植保机、无人机……各类现代化农机装备驰骋在春耕一线,从春播春管到收获入仓,农业机械与科技的融合,为推进农业现代化写下生动注脚。
行走在山东济宁嘉祥县满硐镇徐北村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农民犁地不用牛,种地不跟耧,浇水不拿锨,喷药不进田,智慧农机春管下的麦田孕育着夏收的希望。
从背负式喷雾器到自走式喷灌机,从100马力小型农机到2000马力大型“铁牛”……90后“新农人”李华锋经历的硬件变化,是我国农业机械升级换代的一个缩影。“小麦亩产1300斤已成为可控目标,从硬件升级到软件更新,有技术托底,希望今年产量和价格能够双升。”李华锋信心满满。
“智能农机扮演起了农业生产的主角”。嘉祥县农业农村局三级主任科员胡宝军介绍,近年来,各类智能农机装备的普及应用,大幅减轻了耕种收各环节劳动量。“目前全县小麦面积67.8万亩,一二类苗面积占92%以上,总体苗情长势良好。”胡宝军说。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农村经济研究室主任涂圣伟表示,数字化与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跑出了加速度,带来了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和发展效率的深刻变革。农业新质生产力正在不断引领农业现代化呈现新面貌、迈出新步伐。
从全国来看,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大型大马力、丘陵小型适用机具和智能化农机研发应用取得阶段性突破,植保无人机总量近20万架,年作业面积21亿亩次,一些领域实现了从“无机可用”到“有好机用”的跨越,加速了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将广大农户更好更快引入现代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预计超过75%,三大主粮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5%,基本实现了“机器换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