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窦浩智
通讯员 孙启博 文/图
当下,正值大棚芸豆收获的时节,走进位于诸城市百尺河镇的“龙山古脉·药都新韵”乡村振兴片区,一排排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棚内绿意盎然,芸豆挂满藤蔓,种植户穿梭其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们这片蔬菜种植基地占地500余亩,主要种植芸豆,品种是‘连丰18’‘连农6号’等高产品种,一年能收两茬,秋天一茬,越冬一茬。”后盆渠网格党支部书记谭志伟介绍,今年芸豆行情好,地头价能卖到每斤7元左右。算下来,一亩地年纯收入能达到5万元,效益非常可观。
据悉,在百尺河镇党委、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后盆渠网格大力推广大棚蔬菜种植,经过多年发展,如今已有50多户居民投身大棚种植,建成高端冬暖式大棚200余个,户均年增收超过20万元,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产业富民之路。
产业的发展也为周边群众提供了稳定的务工机会,正在大棚里忙碌的居民台艳欣高兴地说:“在这里干活,一个月能挣几千块钱,而且忙完大棚的活,还能干自家地里的农活,真是两不耽误。”
近年来,该片区大棚蔬菜产业不断提质升级,镇里积极引导种植户新建了一批智能温室大棚,配备全自动控制系统,实现控温、浇水、调湿的自动化管理,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大大提升种植效率。除此之外,镇里定期邀请农业技术人员上门指导,从选种育苗、水肥管理到病虫害防治,全程提供科学支持,让种植户种得安心、卖得称心。
“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百尺河镇将聚焦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借助明董高速的区位优势,着力打造‘青岛的菜园子’,推动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发展,让大棚蔬菜产业成为带动农民增收、促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百尺河镇分管农业的负责同志李洪滨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