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袁明慧 摄影 李琪 通讯员 田永达
“一人富不叫富,全村富才叫富,大家好,我是时庙村村支书……”近日,夏津县宋楼镇时庙村村支书常清拿起手机开始拍摄短视频,他通过网络媒体介绍自己、介绍家乡。短短几天,他的视频在全网播放量超200万,引得众多网友为这位“兵支书”点赞。
1988年出生的常清,是土生土长的夏津县宋楼镇时庙村人,有着5年的军旅生涯,曾两度奔赴国际维和战场、用肩膀扛起汶川地震废墟中的生命,获得过2枚联合国勋章。2010年12月,他从部队退伍开启了返乡创业之路。
“想为家乡的发展做点实事,想帮村民增加些收入。”反哺家乡想法愈来愈强烈,2021年,常清被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伊始,常清便带领支部班子打响“强基攻坚战”——拆除23座危房、清理9个坑塘、铺设11公里生产路、修建64套智能灌溉系统……这些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让群众看到了新支书的“战斗力”,更夯实了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
曾经的时庙村因优越的水质和土壤条件,是附近远近闻名的蔬菜基地,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受交通、销路和农技等因素影响,蔬菜的品质和产量持续下降,多数村民开始改种小麦和玉米。
常清敏锐意识到,传统农业已难以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经过深思熟虑,常清决定充分利用时庙村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土壤条件,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存储和深加工产业,如种植有机蔬菜水果、黑小麦深加工等,再通过新媒体平台途径传播家乡特产,发展电商直播带货。
今年4月,常清在参加夏津县“村播英才·数商兴农”培训后,他连夜召开支部会议,次日就跑东跑西去注册合作社、建立平台账号、组建团队……这位“电商新兵”带着村干部白天录制视频、晚上学运营。通过“田间直播”“村支书说家乡故事”等形式,“村支书——常清”账号上线第一周的5条视频即实现全网浏览量破200万。
常清告诉记者,视频出圈以后,很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冷链物流运输企业主动找上门,寻找合作机遇。这也让常清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下一步,村集体自筹资金30万元,计划建成集培训教学、直播带货、仓储物流于一体的‘电商小院’,打造‘电商共富工坊’,为人才孵化提供实体平台。”常清说。
带领村民致富的路上,常清敢想、敢做。“当过兵的人做事就是有魄力!”面对常清的实际行动,村民们赞不绝口,“胆子大,敢于尝试新东西,不管是搞养殖还是种地,只要对村子有好处,他就毫不犹豫地干起来。”
“当兵要守阵地,当支书要守民心。”常清时常用这句话勉励自己。从维和战场到振兴阵地,从抗震救灾到数商兴农,他始终保持着军人的冲锋姿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