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邹平讯(通讯员刘晴晴报道)近日,笔者走进邹平市焦桥镇后三村的共富大棚看到,20个蓝色循环水养殖桶整齐排列,万余尾黑鱼苗在智能化水循环系统中欢快游动。焦桥镇牛家责任区党总支书记孙建涛介绍,后三村驻村干部创新“外出取经+本土孵化”模式,组织村“两委”成员外出考察学习,精准选购了经济型养殖设备,在养殖方式和销售渠道上做足了文章,为接下来的项目拓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养殖链条上,后三村与西董街道西赵村养殖基地建立了“鱼苗供应-技术指导-订单回收”全链条合作关系,推动黑鱼养殖二期项目当年投产见效,助力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让“循环水养出致富鱼”从愿景变为现实。
自“驻村蹲点月”活动开展以来,焦桥镇10个驻村工作组以产业振兴为突破口,统筹推进“三划”(即:产业规划、组织区划、发展计划)项目落地生根,通过特色种植养殖、物业经济、村企联建等多元发展模式,绘就了一幅集体经济“多点开花”的生动图景。
在孙庄村2亩废弃湾塘边,5000尾草鱼苗搅动“一池春水”,“沉睡资源”唤醒工程,让该村党支部书记孙甲田算起了明白账:“按每条鱼8元纯利计算,年底村集体钱袋子能增收至少3万元。”前大城村创新“土地入股+合作经营”模式,将15亩闲置土地升级建设成2个现代化鸭棚,通过固定分红实现村集体年增收1.7万元。
从杂草丛生的荒塘到鱼跃人欢的“聚宝盆”,从撂荒地到标准化养鸭场,资源盘活的“点金术”正在重塑焦桥乡村经济发展版图。东南村磨坊内机器轰响,金黄的玉米化身精细面粉;在西营村物业服务中心,物业人员用心用情办好为民服务工作;在刘套责任区,农资集采车辆穿梭如织、忙个不停。“今年以来,焦桥镇通过建立‘两周一调度’机制,全力推进‘三划’项目建设,目前5个项目已经做好了验收准备,其余16个项目正按‘时间表’稳步实施。”焦桥镇党建办副主任刘晓说。
百万蛋鸡产业园项目将建成养殖、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后三村黑鱼养殖基地瞄准规模化发展取得实效,全镇农业托管服务项目推动“小田变大田”。焦桥镇将统筹“万村共富”等项目资金,重点打造共富项目,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我们既要让现有项目结出硕果,又要培育具有焦桥特色和区域带动力的龙头产业,加快实现民富村强的乡村振兴奋斗目标。”焦桥镇党委组织委员段冉冉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