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南
左手家庭,右手事业,“宝妈”们如何带娃、赚钱两不误?如今,“妈妈岗”的出现,无疑成为“宝妈”们兼顾家庭与事业的就业新选择。
从加大“妈妈岗”政策支持,到扩展“妈妈岗”岗位开发设置,从强化“妈妈岗”就业服务供给到加强“妈妈岗”员工技能培训,我市加大“妈妈岗”的招聘、配套服务力度,其中夏津县推出特色“妈妈岗”,做出了有益尝试,让宝妈们能够无忧上班。5月7日,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多种特色“妈妈岗” 上班带娃两不误
“上下班时间灵活吗?”“家政培训一般需要多长时间?”……近日,在夏津县促巾帼就业暨公岗再就业招聘会上,“妈妈岗”专区大受欢迎,前来咨询的女性求职者络绎不绝。据了解,此次招聘会设置专属育儿妇女“妈妈岗”40余个,满足了“宝妈”们照顾家庭和实现就业的双重心愿。
36岁的宝妈刘冬梅就是此前招聘会的受益者之一。刘冬梅参加完为期15天的家政培训,取得相应资格证后,已在辣妈家政公司上岗。她说:“我现在每天工作6小时,月入4500元,还能接送孩子上下学。”这种“弹性妈妈岗”完全满足了刘冬梅上班带娃两不误的需求。
而在当地的一些纺织厂、手工艺制作厂,成立了“宝妈班组”,让有共同时间需求的“宝妈”组成班组,满足她们的上班和带娃需求。夏津县泉美工艺品有限公司就成立了宝妈班组,“比如让上午有时间的宝妈们8点半上班,11点半下班,下午还有一个班组,这个班组的成员就是下午较为空闲的宝妈们。”该公司负责人表示,这样的方式就是方便更多的宝妈能够走上工作岗位。
此外,出租车、外卖员、快递员等“流动妈妈岗”也等待着宝妈们的选择。
三大维度协同发力,助力宝妈安心上岗
为充分保障育儿妇女的就业权利,夏津县妇联探索“三维联动·全链赋能”工作模式,构建就业服务生态圈,通过就业服务、技能培训、权益保障三大维度协同发力,推动实现妇女“就业顾家两不误”。
今年以来,夏津县妇联举办多场“春风送岗”大型招聘会,联合190余家重点企业,发布招聘2500余个就业岗位,促进数百名育儿妇女实现就业;联合人社部门开发300余个城乡公益岗,优先安置“二孩”“三孩”妈妈……截至目前,全县已累计开发“弹性妈妈岗”“宝妈班组”“流动妈妈岗”等特色岗位3200余个,帮助2000余名育儿妇女实现“工作带娃两不误”。
在帮助育儿妇女重返职场方面,夏津县妇联依托本地职业培训学校等建成女性职业技能培训基地,整合县域内各类职业院校、职业技术学校等搭建妇女技能培训平台,开设育婴师、直播电商、老虎鞋制作、家政等“流动课堂”,把培训教室搬到村头广场、社区活动室。全县累计开展技能培训330场,1.36万人次妇女通过“家门口充电”实现技能升级。
“上周刚带孩子参与了‘家企共育’亲子手工课,孩子在活动室玩得不想走,我也能安心上班了。”刚把孩子接到“爱心妈妈服务站”的李雨虹说,这里不仅配备儿童暂托区、应急药品柜,还定期举办亲子活动和家风讲堂。夏津县妇联通过积极协调人社、教育等相关单位,推动现有扶持政策落地落实,落实灵活就业困难女性群体社保补贴,链接低息贴息优惠贷款,还提供在线心理咨询,对反映涉及就业性别歧视的问题及时核查处理,联合律师团、心理咨询师提供法律和心理支持,化解职场纠纷、疏导压力。
“我们不仅要让宝妈们‘有岗可上’,更要让她们‘上得安心’。”夏津县妇联副主席康洪岩说。通过实施“五个一”暖“新”工程——每年一次免费体检、一场亲子活动、一轮技能培训、一堂家风课、一次困难帮扶,持续完善“妈妈岗”服务生态。目前,全县已举办“家企共育”等关爱活动7场,让职场妈妈们真切感受到“工作有支持、生活有关爱、发展有保障”。
打造招聘服务品牌,促妇女就业质效双升
为更好促进妇女就业,德州市打造“妈妈岗”招聘服务品牌,并采取举办女性专场招聘会、社区“微招聘”、线上“云招聘”的方式,促进我市妇女就业质效双升。
德州市妇联联合人社部门举办“春风行动”女性专场招聘会,开设家政、电商、手工技能“妈妈岗”招聘专区,为广大宝妈提供保姆保洁、钟点工、主播等多样岗位,吸引众多宝妈前来应聘。依托社区家政服务站点,动员辖区家政企业、妇女居家灵活就业点走进社区开展“微招聘”,将“妈妈岗”送到家门口,实现用工企业和育儿妇女双向奔赴。广泛征集巾帼企业、家政企业“妈妈岗”用工需求,依托各级妇联微信公众号和社区微信群,刊播“妈妈岗”招聘信息,将“妈妈岗”送到育儿妇女指尖,畅通用工企业、育儿妇女线上供需对接渠道。
同时,我市也将围绕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人员等重点群体,结合基层养老托幼、乡村文化振兴等公共服务需求,新开发“二孩三孩妈妈”“农田管护”“就业帮扶”“助老服务”等特色公益性岗位1000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