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洁 吴兆旭
让生活更美好、出行更智慧,是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近年来,聊城市积极探索推进智慧社区建设,通过数字赋能,对社区人、地、事、物、情、组织等多维度数据资源进行智慧化管理,打造政策找人、网格化管理、居家养老服务等一系列亮点应用场景,让政府服务更精准,群众办事更便捷。
5月10日,东昌府区新时代社区居民刘怀芳老人因胳膊疼痛,拨打智慧居家服务中心电话预约医疗服务。很快,医护人员便上门为其检查并开展康复治疗。在该社区,老人们依托数字养老院大数据平台,订餐、预约医疗、参加文娱活动等需求都能轻松实现。
“数字养老院大数据平台整合了养老机构、幸福食堂、日间照料中心等资源,形成‘居家+社区+机构’的多层次养老体系。老年人只需拨打电话,就能满足‘养、医、服、学、乐’多种需求。我们还对接了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打造一站式养老生活圈,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便捷服务。”聊城馨泰颐养中心居家服务部部长孙鹏飞说。
一图知全局、一网全监测。东昌府区平安社区荣盛锦绣学府的智慧社区建设给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小区内建设包含智能共享直饮水机、智能取奶机、24小时共享打印机、24小时自助售卖区等便民服务设施。通过智慧大屏不仅可以了解小区的基本信息,还能对物业处理居民报修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凭借智能化手段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的生活服务需求。
“依托小区内的智能摄像头,我们可以及时发现电动车进入电梯、高空抛物等安全隐患问题,并迅速进行处理,有效保障居民安全。还有垃圾箱满溢报警,让物业清运更加及时。在智慧化社区的建设中,越来越多的群众享受到了温暖、方便、快捷的智能化服务。我们将继续完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的功能,实现小区居民服务零距离。”平安社区工作人员赵亚军介绍。
聊城市智慧社区建设何以“智慧”?核心在于智慧社区的“大脑”。聊城市安芯人工智能公共服务平台有限公司建设的智慧社区管理平台数字驾驶舱,汇聚整合各类相关基础数据,并建设数据分析、后台管理两大功能模块和配套的居民端小程序。社区居民可以通过平台获取如购物、家政、医疗等各种便民服务,同时也能够更加方便地参与社区活动和事务。如今,这样的平台不仅是社区居民的“必备宝典”,还成为社区工作者的“减压神器”,极大减轻了社区人员的工作负担。
“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利用感知物联网、云计算、智能终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对各类与社区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自动感知、及时汇聚、及时发布、整合共享,依托基础概况、社区服务、社区安全、场景主题等应用,打造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互动化和协同化的社区服务管理新模式。”聊云数据湖经理郝连国表示。
编后
让生活有“智”更有“质”
智慧社区,是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生动缩影,更是民生福祉提升的关键抓手。聊城的实践,生动诠释了科技如何深度融入社区肌理,让生活有“智”更有“质”。
数字技术打破了服务的时空壁垒。从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一键响应”,到智能安防系统的“全天候守护”,再到便民设施的“24小时在线”,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触手可及的便利。
智慧社区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通过整合数据资源、搭建智能平台,社区管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从“粗放式管理”升级为“精细化治理”。政策精准触达、问题及时响应、服务无缝对接,科技赋能让社区治理更高效、更透明、更人性化,切实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架起政府与居民间的“连心桥”。
但智慧社区的建设,不能止步于技术堆砌。未来,还需进一步强化用户需求导向,推动技术与人文深度融合,避免“重硬件轻服务”“有智慧缺温度”。唯有让科技始终服务于群众的美好生活,智慧社区才能真正成为城市发展的新名片、民生幸福的新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