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徐艺华
他戴着厚厚的眼镜,眼里始终闪烁着对学生的热忱;他曾因眼疾多次手术,却从未离开三尺讲台。他就是潍城区西关街道中心小学教师朱峰,一位用25年教育生涯诠释“师者如光”的共产党员。
1999年踏上讲台的朱峰,始终深耕德育一线,从班主任到大队辅导员再到政教主任,他的脚步遍布潍城四所学校。在朱峰心中,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星辰。“有些星星暂时黯淡,只是没找到属于自己的光芒。”他常这样说。
班里的一名女生因出生时高烧导致智力受损,成了校园里的“小刺猬”:她课堂上随意离座,常常打翻同学文具,因此被大家疏远。朱峰家访后得知,孩子父母是来潍务工人员,终日忙碌,孩子由老人照料。回校后,他在班会讲起女生的故事:“如果我们是她,会不会渴望多一点理解?”
春风化雨间,学生们对待这名女生的态度渐渐变了:有人帮她捡拾文具,有人主动陪她做游戏。朱峰还坚持每周与女生家长沟通,建议多抽时间陪伴。渐渐地,这名女生能安静听课了,看到掉落的东西会主动捡起。家长握着朱峰的手哽咽:“是您让孩子学会了爱与被爱。”
这样的故事,在朱峰的教学生涯里不胜枚举:自掏腰包为双亲离世的困难学生办“游乐场派对”;给行动不便的学生单独开设“教室春游课”;凌晨一点在路边找回厌学出走的学生,用耐心劝回迷途少年……
2020年,朱峰双眼突发恶疾,术后装上人工晶体,但视线依然模糊。他说:“只要还能看清孩子们的笑脸,我就不会停下。”如今,他依然每天穿梭在教室与办公室之间,用爱与耐心,为更多“星星”指引方向。
“星星从不孤单,只要有人为它驻足。”朱峰用行动证明,教育最美的模样,莫过于让每颗暂时黯淡的星辰,都能在爱的怀抱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璀璨星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