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王铁匠村有个“带富书记”

2025-11-05 14:08:3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以前在家只能围着孩子转,现在送完娃就能去村头的箱包作坊上班,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忙的时候接近4000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这日子有奔头!”近日,在庆云县东辛店镇王铁匠村的箱包加工坊里,40岁的村民李双双一边熟练地缝制箱包,一边笑着说。

  而这一切的改变,离不开村党支部书记于俊新的默默付出。今年55岁的于俊新,自担任王铁匠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始终把“为民办实事、带民共致富”放在心头。她深知村里留守妇女多,不少人想工作却因要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如何让姐妹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成了她时常琢磨的事。

  为解决这一难题,于俊新多次前往周边县区考察,积极对接外部企业资源,最终成功引进箱包加工、手工活加工等适合妇女操作的项目,在村里搭建起了“家门口就业平台”。

  如今,走进王铁匠村的箱包加工坊,总能看到这样的景象:姐妹们围坐在一起,裁剪、缝制、打包,动作娴熟有序,欢声笑语不断。

  除了李双双,63岁的高金贞也是这个就业平台的受益者。因身体不太好,高金贞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一度为没有收入来源而发愁。了解情况后,于俊新特意为她安排了在家就能做的虾笼编织活。“不用出门,在家编编虾笼,每个月就能有四五百元的收入,够我买些日常用品了。于书记真是为我们着想!”高金贞握着记者的手,语气里满是感激。

  截至目前,王铁匠村已有50余名妇女通过“家门口就业平台”实现灵活就业,人均月增收超2000元,曾经围着灶台转的“家庭主妇”,如今成了能挣钱的“巧媳妇”。

  在带动村民个人增收的同时,于俊新更着眼于村集体的长远发展,通过盘活闲置资源,为村集体增收开辟新路径。

  此前,村里有不少闲置宅基地,长期荒废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还影响村容村貌。于俊新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多次组织村“两委”成员、村民代表开会商议,最终决定利用这些空闲宅基地种植油葵。从翻耕土地到播种施肥,于俊新带头全程参与,村民们也纷纷主动帮忙。等到油葵成熟收获后,她又联系加工厂将油葵榨成食用油,免费赠予村里的老人。

  “于书记给我们送的不仅是一桶油,更是一份暖心的关怀!”81岁的王金芝老人捧着金黄的葵花油,脸上乐开了花。这一举措不仅让闲置土地“活”了起来,更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王铁匠村有一处坑塘,过去因疏于管理,成了垃圾堆放地,村民对此颇有怨言。为改善人居环境,同时为村集体增加收入,于俊新又牵头对坑塘进行改造。她带领村民清淤、筑坝、引水,还在坑塘里种植了莲藕。经过几个月的整治,昔日的“臭水坑”变成了如今的“生态塘”,夏日里荷叶田田、荷花绽放,成了村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今年春季,坑塘里的莲藕迎来首次丰收,共收获莲藕1万多斤。这些莲藕除了分给村民尝鲜,其余的通过线下集市、线上平台销售,为村集体带来了可观的收入。“现在村里环境变好了,集体账户里也有了余钱,以后能给村民办更多实事了。”于俊新看着清澈的坑塘,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不仅如此,于俊新还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在抖音平台开设“俊新带你看乡村”账号,通过短视频展示村里的农副产品、手工制品以及妇女群众的奋斗故事。截至目前,账号已发布视频200余条,吸引粉丝1万余人,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价值超10万元。她还定期在村里开展“巾帼建功标兵”“最美家庭”评选活动,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激发村民的干事热情,引导大家共同参与乡村建设。

  从搭建“家门口就业平台”帮助妇女增收,到盘活闲置资源带动村集体发展,于俊新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实干解决民忧。她常说:“作为村支书,就要为村民谋福利、为村子谋发展,只要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再苦再累都值得。”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盐碱地上长出“科技果”
下一篇:爱心捐赠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
 
0
 
 
 
 
推荐资讯
柿柿皆如意 “好柿”正当时
柿柿皆如意 “好柿”正
金秋收获忙
金秋收获忙
山楂红了  果农笑了
山楂红了 果农笑了
“姜山”如此多“骄”
“姜山”如此多“骄”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