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津县凤凰城街道,一场静悄悄的农业革命正在盐碱地上生根发芽。在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的蓝莓产业园内,28个大棚里新栽的3.57万株蓝莓苗正茁壮成长。不远处的智联农创工场园区,58个高温大棚里的西红柿挂满枝头。
“这些蓝莓苗今年9月底刚种下,明年4月就能挂果。”10月21日,智联农创蓝莓项目负责人李立基一边查看苗情,一边说,“我们种植的蓝莓组培苗采购于东北,每株投入约20元。据测算,进入丰产期后,每株产量可达1.7公斤,果径普遍在18毫米以上。”
智联农创蓝莓项目总投资1000余万元,通过优化基质配方和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智能化种植。进入丰产期后,年产值将突破1000万元。青岛鲁宏农业集团的技术团队负责运营蓝莓项目从种植到销售的全过程。
在智联农创工场的西红柿大棚里,承包户刘建农正在采收夏橙小西红柿。虽然今年价格不如预期,但他依然充满信心:“夏橙收完了,我接着种植釜山88小西红柿,这个品种的产量和效益更好一点。”
“2019年一期项目启动时,种植的釜山88糖分达到12个以上,比普通品种高出两三个糖度,最高批发价卖到9元/斤。”智联农创工场总经理杨健介绍,“眼下价格没那么高了,不过一个2.7亩的大棚,年收益基本能保证在10万元—15万元。”
与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相邻的凯盛浩丰(利津)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无土栽培樱桃西红柿,今年更是获得了丰产丰收。据了解,该园区7.11万平方米的玻璃温室可以种植7万株樱桃西红柿,并且引进了荷兰的环境控制系统,采用“浩丰农业大脑”数控技术,通过240余个传感器、230余个控制器,可实时监测各种参数,自动调整天窗、加热、幕布等。园区同时配备地源热泵系统进行采暖制冷,搭建了“环境感知—智能决策—自动控制”闭环体系,保证植株始终处于最佳生长状态,让番茄能够“跃夏”生长,采摘周期长达9个月。
目前,这里丰产期日产西红柿10吨以上,年产量可达2000吨,销售收入约6000万元。产品已进入盒马、大润发等大型商超,线上通过通过京东、天猫、抖音等50家自营店铺销售。
智联农创现代农业示范园的发展模式,为当地农业转型提供了新思路。一期58个大棚全部对外承包,吸引了周边农户参与。二期蓝莓项目由专业公司运营,带动就业200余人。凯盛浩丰智慧农业示范园的智慧温室,则展示了现代农业更多的科技含量和销售方式。凤凰城街道这种多层次的发展模式,既保证了农户的切身利益,又引进了先进技术,为乡村振兴探索出了一条可行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