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社区养老“织网” 构建家门口“幸福驿站”

2025-11-18 08:27:2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您好,我是互助养老服务平台的志愿者,来给您送餐。”这样温暖的问候,如今在周村区的街巷里时常响起。“腿脚不好,出门太难了。志愿者天天来送饭,心里暖和得很。”一位老人接过热乎乎的餐盒,连声道谢。

  自《淄博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各区县积极探索社区养老新模式。记者随“《条例》落地实践基层行”采访团走访发现,通过政府搭台、社区发力、社会参与,一张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正在织就,一个个“幸福驿站”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

  政府搭台筑根基 织密养老服务“保障网”

  政府主导是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压舱石”。采访中发现,各区县通过顶层设计、数字赋能、资源整合,为社区养老搭建起坚实的服务平台,让政策红利切实惠及老年群体。

  走进周村区市民之家,记者在该区民政互助服务数据平台调度中心的大屏幕上看到,全区养老需求、志愿者分布、服务进度等数据实时更新,形成“线上发单、线下服务、闭环管理”的O2O模式。据了解,该区以《条例》为指引,出台《周村区民政互助服务数据平台项目实施方案》及系列配套标准规范,构建“1+1”政策体系,为互助养老提供制度保障。

  “老人或服务点可通过接入‘爱山东’APP的入口发布需求,志愿者线上接单。我们就像养老服务的‘滴滴平台’,目标是让服务像打车一样方便。”数据平台运营负责人赵倩介绍,针对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社区网格员、养老顾问化身“代下单员”,区调度中心每日巡查未响应订单,确保“大数据”与“铁脚板”无缝衔接,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小区五级服务体系全覆盖。

  沂源县人民医院养老服务中心充分依托县人民医院的优质资源,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在这里,医疗保障中心的医生每日两次查房,每月组织多学科专家会诊,为老人提供专业精细的健康管理;急诊急救中心全天候响应,确保突发急症的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救治与顺畅转诊;同时,中医诊疗与康复训练有机结合,发挥中西医协同优势,全面满足长者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与健康需求。

  中心负责人解晓燕介绍,依托长护险居家护理项目,中心积极将服务延伸至社区和家庭,针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人,制定了个性化的服务方案,涵盖生活照护、康复训练、医疗护理等多个方面,确保老人在家中也能享受到专业的养老服务。

  社区发力优供给 打造家门口的“服务圈”

  如果说政府搭建了养老服务的框架,那么社区就是填充血肉的关键。各社区在政府统筹下,整合物业、医疗、志愿者等资源,推出多元化服务,让养老服务真正“沉”到老人身边。

  张店区马尚街道办事处金石社区的“物业+养老”模式,为社区整合资源提供了创新思路。在张店区民政局、马尚街道办事处的支持下,山东之恩健康养老集团与物业合作,打造马尚街道金石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整合物业“离得近、叫得应、信得过”的优势,构建“公益性与市场化”结合的运营体系。

  在养老服务中心的一处功能室,多位老人正在泡脚。“一个月30元钱,可以在这里享受中药泡脚服务,实惠又方便。”体验者赞不绝口。山东之恩健康养老集团负责人唐帅帅介绍,中心推出多项暖心服务:社区餐厅作为便民核心,支持子女远程点餐、物业免费配送;社区团购与便民超市凭借物业信任度,解决老人采购难题;健康理疗、日间照料、居家上门服务、适老化改造则精准对接不同需求。同时,中心研发“之恩智慧服务系统”,睡眠监测系统可实时反馈老人生命体征,子女通过小程序即可查看,真正实现“智慧守护”。

  博山区北山老年养护中心作为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内设诊所实现“医养结合”,同时搭建“智慧养老院系统”与“智慧居家养老系统”双平台。在机构内,小度智能屏、智能腕表、毫米波雷达等设备实时监测老人的生命体征;在社区老人家中,同款智能硬件让机构能远程提供“云守护”,目前,该服务已通过社会化购买模式,惠及80多户家庭。

  社会参与促共融 激活老有所为“新动能”

  在巩固服务基础的同时,各地还通过搭建平台、完善激励机制,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服务、文化创作、志愿服务,让老年生活从“被动接受服务”转向“主动创造价值”,“老有所为”正成为提升养老质量的关键。

  周村区推行的“时间银行”机制,成为倡导“老有所为”的重要载体。年满18周岁的志愿者(其中不乏活力老人)提供亲情陪伴、协助就餐、出行代办等服务后,可储存“时间积分”,未来既能兑换服务,也能赠送给父母。社区还整合文化资源与志愿者力量,让社区养老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

  在周村区大街街道长安社区服务站内,丝绸老艺人潘永忠的工作室成为“银发创业”样板。社区提供场地,潘永忠展示、销售周村丝绸艺术品,既传承非遗,又让老人实现自我价值。潘永忠说:“社区给我这个平台,我的东西能被大家看见,还能创造价值,感觉自己还能为社会作贡献。”此外,社区整合退休人员、高校大学生、律师事务所、医疗机构等志愿者资源,舞蹈编排、合唱训练、健康讲座等活动实现常态化开展。

  张店区马尚街道金石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则通过“公益+兴趣”模式,鼓励老人参与社区活动,实现自我价值。中心免费开放书画室、阅览室、棋牌室,定期组织模特队排练、书画交流、棋牌比赛。重阳节等节日举办专题活动时,许多老人主动担任“活动组织者”,从策划到执行全程参与。一位参与书画交流的老人说:“以前在家没事干,现在在中心写字、和老伙计聊天,还能帮着组织活动,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

  目前,全市社区基层养老服务点已搭建400余处,为周边社区老人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活动空间。同时,各社区还设立了“银龄行动”志愿服务队,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老人们不仅为社区作出了贡献,还结交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增强了归属感和幸福感。

  记者手记:

  从周村区“时间银行”的互助温情,到张店区“物业+养老”的便捷高效;从博山区“嵌入式”医养结合的智慧守护,到沂源县“公办医疗+养老”的无缝衔接,采访中记者看到的不仅是一个个社区养老“幸福驿站”的建成,更是一张由政府、社区、社会力量共同编织的“养老服务网”。

  政府搭建平台,让政策落地有了“骨架”;社区整合资源,让服务延伸有了“血脉”;社会倡导“老有所为”,让养老生活有了“灵魂”。未来,随着更多社会力量的参与、智慧技术的赋能,这张“养老服务网”必将更加密实、更加温暖,让更多老人享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幸福晚年,为全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坚实的“社区支撑”。 (全媒体记者董晴晴)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小小面条菜变身强村富民“振兴菜”
下一篇:瓜果四季飘香 日子节节拔高
 
0
 
 
 
 
推荐资讯
社区养老“织网” 构建家门口“幸福驿站”
社区养老“织网” 构建
滨州:盐碱滩上好“风”“光”
滨州:盐碱滩上好“风
安丘:片区联动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安丘:片区联动绘就乡
芸豆丰收“钱景”好
芸豆丰收“钱景”好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