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居民家门口有了“精神粮仓”

2025-11-27 14:07:03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张 蓓

  “以前想学风筝扎制,只能看视频,现在社区文化书院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手把手教!”在潍坊市寒亭区潍县路社区文化书院,52岁的居民陈静说。

  退休后,陈静的日常除了买菜做饭,就是在家看手机,“日子过得没滋味,想找点事儿干,又不知道去哪儿。”听说社区要建文化书院,她起初没当回事,“以为就是摆几本书的地方,没啥新鲜的。”直到书院开放,看到邻居们在这里学手艺、练书法,她才抱着试试的心态报了风筝扎制班。

  第一次上课,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郭洪利从选竹篾、削竹条教起,陈静担心自己学不会,没想到“老师特别有耐心”。如今,她不仅熟练掌握了传统风筝扎制技艺,还成了书院的常客,曲艺课、舞蹈课也不落下,“每天充实又开心,认识了好多老姐妹,感觉自己越来越有精神头。”

  陈静的变化,是寒亭区文化书院建设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寒亭区为让文化惠民服务精准送达,深耕文化书院建设。但刚开始推进时,不少社区都犯了难:“居民需求不一样,有的喜欢传统手艺,有的爱跳广场舞,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满意?”

  各街道先从调研入手,召开专题调度会、社区物业联席会,挨家挨户了解居民需求。古亭街社区党委书记王庆玲说:“我们统计发现,老年人爱书画、年轻人喜健身、孩子盼手工,所以整合资源打造了10多个功能空间,就是想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喜欢的活动。”

  该区通过整合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空间,打造了非遗手工坊、国学讲堂、舞蹈健身房、邻里书苑等特色功能区,构建起“沉浸式”文化阵地。

  解决了“建什么”的问题,“谁来教”又成了新难题。寒亭区的做法是“开门办学”,一边对接潍坊学院、潍坊理工学院的专业教师,以及潍坊风筝、潍县布玩具等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建起“专家资源库”;另一边在辖区挖掘能工巧匠、文艺爱好者,组建“民间讲师团”。泰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周丽丽介绍:“我们把退休老干部、文艺爱好者都登记在册,组建了26支文化合伙人队伍,书法、舞蹈、声乐啥课程都有,居民低成本就能享受专业教学。”

  课程开起来后,如何让居民持续参与?寒亭区采用“日常活动+精品课程”双轨模式。每天清晨,文化书院里合唱、舞蹈、走秀、武术等各类群众文体活动同步开展,居民们认真学习;周末,全龄段书法课堂、非遗DIY工坊等几十类精品课程热闹非凡。运河西街社区居民王洋每周都带孩子来上书法课,“省书协会员张振华老师讲课特别生动,孩子现在不仅字写得好,还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

  如今,文化书院已成为寒亭区居民家门口的“精神粮仓”,既是提升文化素质、凝聚社区共识、传承时代新风的重要阵地,也为基层治理注入“文化动能”。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济南槐荫区:让养老服务实现“乐享无忧”
下一篇:草莓产业串起冬日“甜蜜链”
 
0
 
 
 
 
推荐资讯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促心安 127户小村织就民营经济新样本
沾化区大高镇:小产业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指数
爱心家政加码群众幸福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富路
鸡蛋变“金蛋” 孵出致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2025年地理标志保护专项行动
金乡县市场监管局开展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