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展会这一被誉为产业发展“晴雨表”、畅销产品“风向标”的平台,承载着更多的观察与期许。
青岛市贸促会最新数据显示,一季度,青岛共举办展会、节庆活动41场,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现代轻工等重点产业,展览展示面积35.4万平方米,全市会展经济开局良好。
展会是联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窗口”,如何在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促进经贸往来、拉动消费等方面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正成为青岛谋划今年会展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平均3天一场展,释放内需潜力
最近一段时间,青岛各会展中心展会密集、人头攒动。一场场大展首尾相连,一项项新技术新产品轮番登场,数以万计的国内外客商来青寻找商机、洽谈业务。一季度,青岛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会展活动,“进度条”不断刷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青岛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据统计,当季展会、节庆客流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拉动全市消费超60亿元。
2025年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累计接待观众35万人次,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实现销售额5亿元。3月份在西海岸新区和红岛相继举办的两场国际车展,展览面积共5.5万平方米,吸引28.2万人次观展,成交额25.5亿元。第二十七届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博览会展览面积4万平方米,集中展示了我国高速公路信息化技术产品研发、应用的最新成果。家博会、动漫展、珠宝展等多场展会为市民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消费体验。
新形势下,会展业亦有新机遇。如何以展会为平台,更大力度发挥扩内需促消费的作用,是今年青岛会展业的新探索。
年初,青岛市贸促会研究制定了关于促进会展消费的行动计划,精选今年举办的30场重点展会,形成《会展领域提振消费活动清单》,积极搭建有影响力的高品质会展平台,定向赋能消费类展会。初步预测,全年青岛举办展览、节庆活动将达到350个以上,展览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消费300亿元以上。
行业龙头展会频频落地,链接产业机遇
每一场展会都是资源汇聚的关键链接。一场高能级展会,其溢出效应可以深入投资促进、国际采购、消费升级、开放合作等各个方面。
今年,青岛建立了“会展主管部门+产业主管部门+会展协会+展馆+会展服务公司”的“五位一体”招展引会模式,把握年初招展引会的窗口期,各相关单位主动“走出去”接洽国家级行业协会、知名会展主办单位,聚焦“10+1”创新型产业体系相关展会,加大对龙头展会的邀约。
截至目前,包括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中国教育装备展、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等行业龙头展会在内的20余个展会活动相继确定在青举办,规划展览面积近100万平方米,高能级会展项目加速聚集。
其中,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于4月18日至20日顺利举办,展览面积10万平方米,是由中国饲料工业协会主办的饲料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国际性、专业化展览会;中国畜牧业博览会预计展览面积16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畜牧行业超大型展会;中国教育装备展预计展览面积15万平方米,是中国教育装备领域规模最大、品类最全的专业性品牌展会;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被誉为“国内轨道交通第一展”,规划展览面积达8万平方米。这些行业龙头展会,将为青岛带来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资源。
这种“产业需求导向”的招展引会逻辑,正在让展会从“流量入口”升级为赋能城市产业升级的新引擎。
联动内外资源,以展会贯通双循环
会展活动的时空聚集性为城市经济发展提供了要素链接、产能链接与市场链接。对于开放的青岛而言,展会亦是外贸企业拿订单、做生意的重要渠道。
青岛市贸促会是青岛直接服务外贸企业境外参展数量最多的机构。2025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500至600家次,同比增长20%以上。截至目前,已组织企业150余家次,赴6个国家参加展会13个,现场意向成交额5.35亿元。
针对当前外贸形势,青岛市贸促会第一时间通过调查问卷、走访座谈等形式对20余家输美外贸企业展开调研。“根据企业普遍反映,目前多数美国采购商对加增关税持观望态度。受访企业中,计划开发其他市场的超过80%,考虑海外布局的超过50%。”青岛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动态调整境外展览计划,在原有《2025年国际知名专业展览会推荐目录》基础上,加大开发非美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展会资源力度,制定并发布《2025“一带一路”国家展会推荐目录》《2025金砖/上合国家展会推荐目录》和《2025RCEP国家展会推荐目录》,共涵盖10余个行业、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个展会,通过公开发布、推介宣讲等方式向全市外贸企业重点推送。
“当前环境下,抱团出海参展更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获取订单的竞争力。”上述负责人介绍,拟在今年6月日本东京国际服装展、7月巴拿马国际轮胎展、10月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设置“青岛优品”展区,为青岛参展企业提供展会有利位置、集中连片展区、高标准装修、专业营销推广等支持,提升国际展会的“青岛影响力”。
展会也是开放的青岛与世界链接的方式之一。在青岛,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合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连年举办的高端展会活动蜚声国内外,青岛国际机床展、山东纺织博览会、青岛国际美容美发展等7个青岛本土展会相继获得UFI国际认证。在国际专业展会活动中,汇聚世界各地的买家与卖家,将为青岛产业发展打开一扇扇“开放之门”“市场之门”,帮助更多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广袤的市场。
积极拓展新的经贸资源,青岛一直在努力。今年,青岛市贸促会计划在青举办中韩造船行业对接会、海牙市新能源企业对接洽谈会、韩国-山东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中日老龄产业对接会、罗马尼亚-山东商务对接会等近10场经贸对接活动,为全市外贸企业寻找新市场、新商机。
做优会展营商环境,提升招展竞争力
展会有助于释放内需潜力,推动生产要素流动;立足更高水平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而高能级的展会需要高水平的增值服务相匹配,城市招展引会的核心竞争力是要不断提升参展参会“投资回报率”。由此,青岛会展服务也在向着更高水平看齐。
青岛会展配套设施完善,目前已构筑起崂山、即墨、西海岸、红岛四大展览聚集区及沿海大型会展活动聚集带“四区一带”大会展格局,拥有青岛国际会展中心、青岛国际博览中心、中铁青岛世博城、红岛国际会展中心四大专业展馆和上合之珠展览中心,室内可展览总面积达50万平方米。
青岛会展产业链完整,可为主办方提供全链优质服务。目前全市注册有会展业务的企业约1900家,有活跃会展经营活动的企业约500家,业务范围涵盖会展物流、策划设计、展台搭建、主场服务等展会全流程。
青岛会展营商环境优良,持续推进暖企服务专员制度。建立了大型会展活动“多级联动”模式,在安全保障、交通协调、人员疏导、产业促进等方面为会展项目保驾护航;建立了首席协调员服务机制,对主要会展场馆、重点会展企业和重要会展项目实行分工负责制,提供常态化高效服务;建立了代言工商服务机制,加强政企双向互动交流,建立政企对话“绿色通道”;推出“365服务模式”,随时为会展企业提供更多便利。
今年,青岛还制定出台了新的会展业扶持政策,并纳入《青岛市大力提振消费实施方案》,坚持品牌化、国际化、特色化的会展业发展方向,积极培育引进专业化会展龙头项目和企业,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青岛会展业国际知名度、美誉度。在新政策中,市场化展会起补标准从2万平方米降至1万平方米,单个展会奖补上限由150万元提高至200万元,淡季办展支持标准上浮10%。政策“组合拳”直击行业痛点,财政杠杆将撬动更多中小展会发展,释放出“真金白银”的诚意。值得一提的是,青岛会展政策能够实现“当季申请、隔季兑现”,是全国政策兑现最快的城市之一。
“青岛将做足‘会展+’和‘+会展’,持续放大展会溢出效应。”青岛市贸促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青岛将进一步鼓励展会、节庆活动与产业、旅游、赛事深度融合,结合青岛国际啤酒节、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上海合作组织投资贸易博览会、黄河流域跨境电商博览会、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活动,策划“会展+城市观光”“会展+演艺”“会展+体育”等主题项目,发挥会展对消费的拉动效应;策划“产业+会展”“赛事+会展”,立足青岛产业优势,支持青岛国际渔业博览会、青岛国际机床展、青岛国际车展等展会进一步做大做强;遴选大型会展项目与青岛现代轻工领域“青岛优品”企业,贯穿全年开展“青岛优品进名展”活动,促进供需对接。
会展经济的活跃将实现产、城、人之间更密切互动,更好发挥引领、汇聚、带动、落地等作用,汇聚千万人流,擎动城市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青岛今年办展参展“目录”
初步预测,全年青岛举办展览、节庆活动将达到350个以上,展览面积500万平方米以上,带动吃住行游购娱等各类消费300亿元以上
在青办展:截至目前,包括中国饲料工业展览会、中国畜牧业博览会、中国教育装备展、国际城市轨道交通展等行业龙头展会在内的20余个展会活动相继确定在青举办,规划展览面积近100万平方米
境外参展:青岛市贸促会今年计划组织企业境外参展500至600家次,同比增长20%以上;截至目前,已组织企业150余家次,赴6个国家参加展会13个,现场意向成交额5.35亿元;拟在今年6月日本东京国际服装展、7月巴拿马国际轮胎展、10月德国科隆国际食品展设置“青岛优品”展区
经贸对接:今年,青岛市贸促会计划在青举办中韩造船行业对接会、海牙市新能源企业对接洽谈会、韩国-山东保健医疗合作交流会、中日老龄产业对接会、罗马尼亚-山东商务对接会等近10场经贸对接活动
“数”读一季度会展经济
举办展会、节庆活动41场,涉及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智能装备、现代轻工等重点产业,展览展示面积35.4万平方米,全市会展经济开局良好
平均每3天就有一场会展活动,当季展会、节庆客流有效转化为消费增量,拉动全市消费超60亿元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兰星
【来源:青岛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