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虫子叫白星花金龟,在自然界当中,它是一种腐食性昆虫,专门吃腐烂的秸秆,像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在广饶县心诺家庭农场的一栋日光温室大棚里,山东农业工程学院特聘教授、资源昆虫产业创新研究院院长刘玉升,从一堆厚厚的腐熟的秸秆碎末里,挖出几只白胖的白星花金龟幼虫介绍道。
大棚的一侧是厚厚的腐熟的秸秆碎末,成吨的白星花金龟幼虫正在里面“越冬”。一侧则是种植的黄瓜等蔬菜作物,长势喜人,生机勃勃。一只只小小的白星花金龟,在大棚内构建起一个微型的生态系统,实现了生态链最末端和最初端的衔接闭环。“原本被视为农业废弃物的秸秆,现在成为白星花金龟口中的‘美味佳肴’。而经过白星花金龟过腹后产生的粪便变成虫砂基纯有机肥后,可以用作种植作物的肥料,因为富含多种有益元素,能够显著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作物的品质。”刘玉升教授解释说。
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支持秸秆综合利用。如何将作物秸秆“变废为宝”?广饶县心诺家庭农场先试先行,探索出一条通过嵌入环保昆虫,应用“生物干化”技术,将农业有机废弃物转化为昆虫蛋白和有机肥料,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生物链循环经济发展之路。
除了虫砂作为有机肥之外,白星花金龟养殖所获得的幼虫虫体也是不可多得的畜禽、鱼类的高蛋白质饲料。在广饶心诺家庭农场的散养区,上万只芦花鸡怡然自得,或在鸡舍内惬意休息,或在户外悠然踱步,工作人员通过自动化设备收集着新鲜的鸡蛋。该农场通过将昆虫的虫体、虫砂添加到芦花鸡的“营养餐”中,生产的鸡蛋以高品质获得市场认可。
“我们与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合作,在刘教授的技术指导下,建立菌藻管道培养系统,用乳酸菌发酵饲料,然后加入黄粉虫、白星花金龟的虫体等,配合羊奶饲喂,生产的鸡蛋口感细腻、营养价值高,价格是普通鸡蛋的5—10倍。”广饶县心诺家庭农场负责人项承美说道。
作为东营市首家探索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家庭农场,广饶县心诺家庭农场引进了白星花金龟、黄粉虫等昆虫种类,通过鸡/⽺—⾍—粮果菜的种养殖模式,成功构建起“农业有机废弃物—环境昆虫—昆虫饲料、有机肥料”的循环利用生态链,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丰收。“我们把昆虫加入到生态系统中,作为生态农业的一个纽带实现‘变废为宝’、‘一虫三用’,将生物体农业转向生物链农业,让农场养出生态鸡、种出生态果、走出兴农路。”刘玉升教授说。
相比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广饶县心诺家庭农场利用昆虫转化的做法,不仅解决了农作物秸秆的污染问题,而且实现了资源的变废为宝与循环利用,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特点。目前,广饶县积极采取秸秆直接还田、过腹还田、青贮饲料、秸秆气化、食用菌栽培等形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在绿色农业发展过程中,广饶县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态农业技术和设备,比如智能化精准施肥灌溉系统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化肥农药使用,保障农产品安全。同时,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农业废弃物等潜在资源,通过科学处理和技术转化,构建“秸秆—昆虫—饲料—畜禽—有机肥—农田”的全链条循环体系,促进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示范带动多方合力,积极引进和推广一系列先进的农业新模式、新技术,助力农业提质、降本、增效,向绿色、生态、高效的方向转型。”广饶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蒋涛说道。(大众日报记者 李明 通讯员 谭芳 立立 凡芹 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