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盐碱地上蹚出特色农业致富路

2025-10-27 13:26:2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金秋十月,来到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义和镇王集水库耐盐碱作物种植试验区,1150亩连片水稻在阳光下铺展,稻穗随风掀起层层金浪,空气中也弥漫着淡淡的稻香。“以前,这块地全是盐碱地。现在你看这稻穗,个头大、形态匀称,品相好,内在品质也过硬。”正在田间劳作的韩卫国介绍道。

  昔日的盐碱滩如何变成如今的“丰收田”?近年来,河口区在王集水库片区实施“原水双微驱盐促根”技术项目。针对淡水紧缺的突出问题,设置四种水肥改良情景的核心试验田,种植“海红香”水稻,系统评估不同措施对盐碱地的改良效果,这片昔日因盐碱化严重而几近撂荒的土地,如今丰产方亩产突破476.68公斤,较常规原水滴灌对照田增幅138.15%。

  在距离试验区不远的数智蓝莓产业园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温湿度,水肥一体化装置精准输送养分,5万余株蓝莓舒展着嫩绿的新叶,茎秆挺拔、根系饱满,在温暖湿润的棚内环境中茁壮成长,展现出强劲的生长活力,为当地盐碱地特色农业发展播下“希望之种”。

  这里曾是闲置半年多的31栋高温大棚,通过物联网系统实时调控温湿度,水肥一体化装置精准滴灌,基质栽培规避盐碱土地,种植出的花鲜蓝莓口感清甜,深受消费者喜爱。如今,该项目已成为年产值突破150万元的“致富棚”,还提供80多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约4000元。

  从粮食作物到经济作物,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耐盐碱水稻、耐盐碱小麦等盐碱地特色产业的蓬勃发展,打开了河口区盐碱地综合利用的大门。

  近年来,河口区持续挖掘盐碱地开发利用潜力,通过产业融合探索,形成“良田+良种+良法”的系统解决方案,大力发展盐碱地特色农业,推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产业层次和效益持续提升,立足生态高效的原则,让河口区盐碱地不仅能产“口粮”,还能结出“致富果”,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下一步,我们将深入挖掘各村特色资源,聚焦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助力盐碱地焕发‘金色潜力’。”河口区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宝存表示。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林下生金 中药材种出好“钱景”
下一篇:返乡青年王锺的“蔗五年”
 
0
 
 
 
 
推荐资讯
有机生姜 喜获丰收
有机生姜 喜获丰收
返乡青年王锺的“蔗五年”
返乡青年王锺的“蔗五
工农手拉手 城乡一起走
工农手拉手 城乡一起走
“睦邻义剪”为幸福“加码”
“睦邻义剪”为幸福“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