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今天这血压正常,记得按时吃药啊!”日前,在东营市垦利区兴隆街道东安社区,73岁的“银龄互助”文明实践志愿者徐衍辉,正为独居老人张玉芬测量血压。作为社区首批“银龄互助员”,徐衍辉每周上门探访,用耐心和热情消解了老人们的孤独感。
银龄互助暖夕阳
东安社区是垦利区兴隆街道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社区。为破解“养老难”问题,社区创新推出“银龄互助”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通过“低龄助高龄、健康助体弱”模式,组建了一支互助队伍。社区为志愿者配备“服务包”,内含血压计、急救药品和记录手册,并定期开展技能培训。
“我们制定了‘三必访’制度:生病必访、节日必访、恶劣天气必访。”东安社区党委书记王姗姗介绍,项目运行以来,累计服务独居老人140余人次,解决急难问题23件。更令人感动的是,受助老人王大爷主动加入队伍,成为年龄最大的文明实践志愿者。“以前是别人帮我,现在我能帮别人,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王大爷说。
小积分撬动大文明
垦利区将“银龄互助”纳入美德信用积分体系,1小时文明实践活动可获2积分,积分可兑换生活用品或健康体检服务。在后李村的美德信用积分超市,村民赵女士正用积分兑换一桶食用油。“我参加村里环境整治得了15分,调解邻里纠纷加了10分,够换两桶油了!”她展示积分存折。据了解,2023年,后李村制定《美德信用积分管理办法》,将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遵守村规民约、弘扬家庭美德等12类行为量化为积分,每季度兑换奖品。
“积分制让美德可量化。”后李村党支部书记薛天峰说。为扩大影响力,村里建设了美德长廊,打造“行走的美德课堂”。
破旧树新风
“以前办婚礼,酒席至少30桌,彩礼动辄十几万,现在村里定了标准,省下的钱能给孩子多买点实用的东西!”垦利区渔洼村村民赵明强谈起移风易俗,连连点赞。
垦利区通过“群众提、干群议”制定《村规民约》,明确红白事办理“八不准”。为让规定落地,垦利区创新“文化浸润”模式。渔洼村吕剧庄户剧团编排了《移风易俗三字经》。此外,垦利区还对简办婚丧事的家庭给予积分奖励和物质表彰。现在,文明新风正从“政府推”转向“群众带”。
农村大众报通讯员 田鹏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