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以菌治菌 芋头试验田亩均增产500斤

2025-11-03 08:16:00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11月2日讯在即墨区鳌山卫街道姜家白庙村芋头种植田,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孙云德拿起一个大个的芋头高兴地说:“今年前段时间虽然雨水较大,但芋头收成还不错。香味依然醇厚,白嫩、滑中带面。”

  在姜家白庙村田间地头,村民们正忙着采挖、分拣、装车,欢声笑语中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当地肥沃的沙壤土与充足的水源为芋头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这里出产的芋头品质优良,深受消费者的喜爱。近几天,村民张秀平种植的20亩芋头进入收获期,他欣喜地告诉记者,由于今年使用了新品种,再加上科技特派员经常到田间精心指导管理,芋头迎来丰收,产量喜人。

  目前,当地白庙芋头的种植面积有3000多亩,已经成为当地一张响亮的名片。但由于常年重茬种植,破坏了土壤的养分平衡,成为阻碍白庙芋头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此,当地邀请青岛农业大学的专家和相关研究团队,从土壤改良入手,经过五年多的科技攻关,终于攻克了连作障碍难题。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菌治菌的办法,要完全消灭有害菌那是不现实的,只是让它的有益菌占领一块阵地,为生长环境发挥好的作用。虽然一些地块的试验失败了,但大家惊喜地发现,通过生物菌剂、土壤改良、水肥一体化等技术的应用,半年过后,部分试验田迎来了久违的大丰收,亩均增产500多斤。”孙云德笑着说,“我从农户的需要出发,给农户提供农业技术指导,帮助解决各类作物种植、管护问题,让农民增加收益。”

  据孙云德介绍,改良前,鳌山卫的农民缺少技术指导,死苗率高达70%。青农大乡村振兴服务队的成员和孙云德在村里搭建了两个一亩左右的芋苗大棚,也是全国首个配备催芽室的芋苗大棚,一边继续研究,一边摸索着种植芋头。近两年,用新技术培育的白庙芋头开始有了收获,采用抗病和秧苗移栽技术的芋头田,亩产超过6000斤,每亩可带来三四万元的收入。他们新的种植技术也因“眼见为实”而获得当地农民的信任。

  “离了这块地,白庙芋头就没有这个口味了。小小的白庙芋头,是留住乡愁的一根纽带,是无数人难忘的美食图像,绵延粉沙是独一无二的故乡口感。”孙云德告诉记者,鳌山卫街道是低山丘区,夏季湿热、秋季温和凉爽,叠加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等土壤特点,这里出产的白庙芋头个大、体圆、白嫩、滑中带面,香味醇厚,营养十分丰富,白庙芋头也由此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不仅成为即墨乃至青岛主城区不少饭店的招牌菜肴,而且成功走出国门,深受海外消费者认可。(青岛晚报/观海新闻/掌上青岛首席记者张译心通讯员张涛摄影报道)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让特殊儿童绽放生命光彩
下一篇:无花果成乡村“致富果”
 
0
 
 
 
 
推荐资讯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博览会在潍坊举办
第十五届中国国际薯业
以菌治菌 芋头试验田亩均增产500斤
以菌治菌 芋头试验田亩
石榴“托管”结出“幸福果”
石榴“托管”结出“幸
滨州扽腔首登国家级艺术舞台
滨州扽腔首登国家级艺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